美食成为“非遗”
乍听起来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毕竟,具象的食材
怎么能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其实,“非遗美食”,并不是指食物本身
而是***美食的烹饪技艺
“非遗美食”代表的美食***技艺
经历过几十甚至几百年,传承流传至今
它们承载了唐山这座城市的过去
以及唐山骨子里的气质
刘美烧鸡手工***技艺
省级第二批
▲刘美烧鸡图/河北省文化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刘美烧鸡手工***技艺的发祥地——河北省乐亭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也是乐亭大鼓的发祥地。刘美烧鸡手工***技艺是由始创人刘俊老先生,在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祖上卤煮肉的基础上,经过潜心钻研,开创了我国烧鸡整形之先河,并以此而成名。
据《乐亭县志》记载:1897年由乐亭县海边小村李各庄迁至县城南关的刘俊与其祖父刘崇挂起了”刘记烧鸡铺”的牌匾,开始了店铺经营,生意红火……
1905年,当时在光绪帝身边任二品带刀侍卫的刘坦回乡省亲,品尝到刘记烧鸡后,甚感色、香、味好,只是整只鸡摆放着不雅观。后将造型改为把***鸡的一支翅膀从鸡脖刀口处穿入,从鸡嘴穿出,使鸡头与鸡脖随鸡翅紧贴于鸡背侧面,另一鸡翅自然折伏,再将鸡爪蜷曲折入腹腔,成形后再放入祖传老汤的锅内,加入28味名贵中草药,煮熏出来的烧鸡,摆在那里,竟如同脱去羽衣的裸鸡卧睡一般,神形兼具。1906年秋,已进入颐和园任慈禧太后随身侍卫的刘坦再次回乡省亲,带上几十只回到北京,呈献给慈禧太后及众位亲王。慈禧太后见到刘坦奉上的刘记烧鸡并品尝后,不禁大悦,赐名“刘美烧鸡”。
刘美烧鸡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一道名食,行销京、津、唐、秦及东北三省(目前已销往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它那色、香、味、形四美合一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开创了我国烧鸡整形之先河(外形已获国家专利),彻底打破了过去烧鸡两爪两翅支楞、脖耷拉甚为不雅的难题,促进了我国烧鸡行业整鸡外形工艺的发展。
刘美烧鸡作为一道美味食品,起到了开脾健胃、清神醒脑、强身健体之功效,它作为食品文化的一道解开的课题,丰富了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流传百年,经久不衰,实为难得。改革***后,随着刘美实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它又促进了农村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每年带动2000多户养殖场(户),可使他们获得经济效益800万元,促进了和谐农村的发展,丰富了广大消费者的菜蓝子,成为消费者餐桌上一道美食而备受到青睐。
蜂蜜麻糖***技艺
省级第三批
▲蜂蜜麻糖图/燕赵都市报
丰润七树庄麻糖始创于明朝万历四年(1577年),取其冀东人所爱吃的食品“软、硬排叉”之优点并借鉴京城“蜜饯”浇浆法精心研制而成。民国时期,由张家传人之一张凤舞创立“广盛号”。又由其后人张金海、张国荣将此传统工艺和字号传承至今。400多年来,七树庄“广盛号”蜂蜜麻糖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味、良好的信誉,名扬全国,誉达海外。
▲“广盛号”第16代传人张金海(右一)图/燕赵都市报
丰润“广盛号”麻糖基本配料:精面粉、花生油、香油、优质蜂蜜、白砂糖、糖桂花等。
丰润“广盛号”麻糖制做***:
一是面团调制:将白砂糖用水溶化后加入面粉经多次沾水、反复搅拌后,形成筋性好、软硬适度的面团;
二是擀卷压片:将饧好的面团擀成直径约0.5米的底片,在3—4分钟内完成多次擀、卷、拍、抖、滚等程序后形成长2.7米、宽2米透薄如纸的面片,再经“鼓气”、“抖面”“整形”等工艺,将面片卷在“花扛上”;
三是网花成型:将面片破成宽1厘米的面条,叠至15—17层,把每条斜剁成3厘米宽的菱形35块,每块中间剁一切口翻卷、一端网花即成生坯;
四是将花生油炼熟后加香油,放入生坯炸制成金黄色;
五是烧浆:白砂糖加适量水溶解,熬成浆后加入桂花、蜂蜜、饯糖等搅拌,经两次浇浆后即为成品。
丰润“广盛号”麻糖外表蓬松透明、层片薄匀、形色生动诱人;口感清新绵软、香甜不腻。
贯头山酒酿造技艺
省级第四批
▲贯头山传统酿造法展示图/河北名品
迁安历史悠久,古迹遗址众多,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有史记载,夏朝时属冀州;商朝时为孤竹国地;周朝时为令支国;金朝大定7年(公元1167年)安喜县改称迁安县;1996年10月8日更名为“迁安市”。
迁安造酒历史悠久,传说起于黄帝,贯头山酒业公司现有魏晋时的古井仍在使用。我国的一些酿酒专家认为,贯头山酒业有丰富的酒文化遗存,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代表性,从而确定了迁安是中华民族白酒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传承古法技艺酿造醇香美酒视频/唐山广播电视台生活服务频道
贯头山酒厂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原名“全盛局”,后改名为“德盛局”。1958年,迁安县***在德盛局原址建立了贯头山酒厂,产品曾远销日本。1962年秋,暴雨成灾,全厂被淹。次年,工业调整时企业停产。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我国时,曾向周恩来总理询问贯头山酒厂的兴衰,并品尝了贯头山老白干。在这一背景下,1973年,贯头山酒厂又恢复扩建,酿酒工艺不断改进,酒质不断提高。
“贯头山酒”秉承传统固态泥池发酵工艺,融入现代高科技成果,传承中华悠久酒文化,保持千年品质,所酿造的“贯头山”牌系列白酒:老白干、二特、特酿、酒王、新唐山酒王、千酒等,具有窖香浓郁、干洌清爽、纯厚绵甜、回味悠长之特点。
2004年5月28日,被文化部诗酒文化协会评为首届十大“中华文化名酒”。
2006年。贯头山酒业公司被文化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中国酒文化学术活动中心专家委员会批准为“中国酒文化学术活动基地”。
多年来贯头山系列白酒获国际大奖三项,国家级大奖五项,省市级奖励及证书三十二项。企业现存古井和古窖池群在全国酒业文化万里行活动中被评为“中国酒文化十大古井”、“中国酒文化十大古窖”。
刘乐火勺(棋子烧饼)***技艺
市级第三批
▲棋子烧饼图/唐山地方特色资源库
据《明蓟镇文化探秘》记载,“刘乐”棋子火勺发明于明代隆庆年间,最早出现在戚继光军队中,为戚家军军粮,后流传至民间,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发展成为现在的形状和口味。
棋子火勺创始人刘玉昌是戚家军中一名“伙头兵”,在军中专门埋锅造饭,***火勺。后在边关扎根,娶妻生子,将棋子火勺的做法带至民间。
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改进:将温水和面改为用油和面;将原来不分层或者分两层改为分多层;将不装馅改为装肉馅;将用明火烧改为烤炉烤……并把小的没有馅料的叫“火勺”,稍大的有馅料的叫“烧饼”。
刘玉昌“棋子火勺”在当时蓟镇堪称一绝,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很多,刘玉昌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给了他们,其学徒遍布在唐山、遵化一带,但做出的棋子火勺口味品质与刘玉昌老先生创立的“刘乐”棋子火勺无法相比。
▲唐山棋子烧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项国文视频/唐山广播电视台生活服务频道
“刘乐”棋子火勺在500年间传承了28代。其中第27代传人纪小红对刘乐棋子火勺制做***进行了改进,采用电烤箱模拟传统烤炉温度与环境,在原有的肉馅基础上,增加水果、核桃、花生等馅料和风味,火勺用油、肉及所用花椒等调料,均自己生产或者亲自把关采购,做出的棋子火勺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层多酥脆,馅溢肉香。这样,既保持住了原有火勺独特酥、香的传统风味,其脆、爽的口感又适合现代年轻人口味,同时还适合批量生产。
手抻空心挂面***技艺
市级第四批
▲手抻空心挂面***技艺图/长城网
迁安“手抻空心挂面”,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手抻空心挂面”工艺,经过29道工序,以纯手工精细***而成。产品主要有混包面、清包面(头刀面、二刀面、中节面、梢子面)等。迁安“手抻空心挂面”俗称“抻条挂面”、“空心面”、“长寿面”。迁安“手抻空心挂面”一直沿用传统***,至少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可明确追溯的就有四代传承人。远在唐代,中国人就已经在食用这种食品。
迁安“手抻空心挂面”工序繁多,揉面、切面、盘条、搓条、上筷子等手法独特;其生产季节性强,靠天气吃饭,且天气有无风、气温高低、太阳光强弱直接影响手抻空心挂面的手法和原料的配比;
手抻空心挂面的中间为空心,洁白光韧,并且耐存、耐煮,不含增白剂、防腐剂等任何化学添加剂;在加工时放了盐,煮的时候不需要再次加盐,吃起来细滑爽口。
滦南四部灌肠***技艺
市级第五批
▲滦南四部灌肠图/唐山地方特色资源库
“滦南四部灌肠”技艺在清朝末期就已在滦南地域流传百余年。1896年滦南县胡各庄镇麻景春灌肠作坊开始成熟。之后,随着人们口味的变化,不断改进配方,到麻景春次子麻向新时期,也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基本覆盖了当时的滦县和乐亭一代。
“滦南四部灌肠”选料考究,***流程精细,需经过选料、脱酸、腌制等九道工序才制做完成。
一是肉的选择。选择健康生猪的前腿肉作为灌肠主料;
二是脱酸。把新鲜的前腿猪肉放置零上4℃的冷藏室,脱酸8个小时;
三是手工剁馅。把脱酸后的猪肉剁成2-4毫米见方的肉丁;
四是腌制肉馅。将剁好的肉馅用事先配好的佐料腌制9个小时;
五是拌馅。将之前腌制好的肉馅加葱、姜、蒜等配料顺时针搅拌均匀;
六是选择肠衣。该工艺前期是选择新鲜的猪小肠,用食盐腌制24小时后使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开始有专门的工厂从事肠衣加工,之后,四部灌肠选择六路肠衣,也就是口径34-36毫米的肠衣灌制;
七是封口。将肠衣一端打结封口,然后灌注拌好的肉馅,灌注长度达2.5米左右再打结封口;
八是煮制。将封口后的灌肠放置沸水中,煮20分钟后出锅;
九是晾晒。将煮熟的灌肠放置晾晒间,常温下晾晒1小时后,即可食用。
任氏红土炒花生
市级第五批
▲任氏炒花生图/葵花朵朵
任氏炒花生用沙子、红土,味道独特,源于乾隆年间的任继彥。任继彥于乾隆二年由山西太原寿阳县任家店移迁遵郡石门古镇城南门外,以卖干果为生。
汉灵帝时,中郎将孟益镇守石门古寨,开始凿山修城。石门古城是个重要的隘口。石门古城平面为梯形,南小北大,南北约70余丈。西门上悬“蓟门雄镇”,东门高挂“辽海通街”。南门较小,只衔“石门堡”三字。北距清东陵5A景区1.5公里,并有京沈高速的延伸出口清东陵高速口。
▲《中国年味•遵化》视频/葵花朵朵
任氏红土炒花生的主要原料为本地(石门、义井铺、东新庄一带)花生,有伏花生、花三七、鲁花八、冀优四等品种。选择沙土地的、果大、皮簿、颗粒饱满的,炒熟后特别酥脆。花生一般都是晚上手工剥制,任氏一家一年中有300个晚上剥花生,一年大约剥3000斤,剥的同时把花生米分级,剥完后离地1米存放备用。
非遗,不仅是文化瑰宝!
还是展示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这些文化珍宝,
值得我们每个唐山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