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青田县的种粮大户
“愚公”徐冠洪
想必很多人并不陌生
他种出来的稻鱼米可是
安全放心优质的
“浙江好稻米”
热爱农业、好折腾的他
这两年又琢磨出了一种
新的种养模式
进一步丰富了
稻鱼共生系统的内涵和外延
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诶,这种新的种养模式到底是什么呢?
“愚公”坚持“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稻鱼共生”这种高效立体的种养模式,以“愚公精神”生产出饱满优质的稻谷和细腻鲜美的田鱼。在他这里,稻鱼共生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纷纷得到示范应用和推广。
然而从事稻鱼共生模式发展的这几年
“愚公”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
那就是如何消灭水稻田里的福寿螺
南方水稻的威胁,看“愚公”如何消灭!
福寿螺真的很过分~
作为一种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外来物种,福寿螺对我国南方水稻种植产生严重威胁,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减产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颗粒无收。近年来,“愚公”和青田县其他的种粮大户就吃尽了福寿螺的苦头。
△福寿螺繁殖能力极强
福寿螺喜欢吃秧苗,秧苗刚***田里的时候又嫩又小,福寿螺可以把它吃完。因此在插秧后,种粮户们会雇佣劳力去捡,但是现在的人工费高,而人工效率却不高。也有一些地方会拿药去毒福寿螺,可是“愚公”家的农场是生态农场,这样做对田鱼的伤害很大,而且药性残留也不利于水稻生长和食用。
好在愚公不愚
好吃苦,不服输
在前年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
那就是通过
养鳖来科学防控福寿螺
消灭***找到!
徐冠洪:我们发现鳖特别喜欢吃福寿螺,所以就想在稻鱼共生的模式里面引进鳖,形成“稻鱼鳖共生”模式。
在青田县农业农村局和省科技特派员练青平的指导下,愚公引进了日本品系中华鳖,以20亩稻田为试验田,开展稻鱼鳖共生的有机生态高效模式。
农场采用无公害的养殖***,稻田杜绝农药,也不投放饲料,鳖以水稻丛中的虫、蛙、草籽等为食物。为了更好地达到“稻—鱼—鳖”三者的和谐共存,“愚公”还特别注重中华鳖的养殖密度,一亩田投放50-80个鳖。
好动的中华鳖喜欢攀爬,要在稻田周边设置十多厘米的防护栏,这样可以避免它攀爬出来。
放到稻田里的鳖
经过两年多的生长
现在已经4斤多了
经济效益客观,还获得大奖
在稻田里养鳖,一亩田所花费的设施成本才3000元左右,并且中华鳖不需要饲料成本,平时管理起来也不怎么费神,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种植和养殖的双丰收。在水稻田里的中华鳖不仅能减少了水稻的病虫害,而且和水塘养殖的鳖相比,它的野性更强,营养价值更高,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稻鱼鳖共生种养模式可使
每亩稻田的纯收入突破万元
实现了“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种养目标
愚公生态农场也成为了我县
生态有机循环的
“稻鱼共生”模式试验示范基地
山区小稻田,做出了增收大文章。
在第二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2018年度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上,愚公生态农场脱颖而出,荣获创新大赛特等奖、优质渔米银奖。
徐冠洪说:“当初有一百四十多家企业在竞争,我们的稻鱼鳖共生高效模式得分最高,评委也说这一套模式适合在全国推广。”
在“愚公”看来,今日的稻鱼共生互利关系以增加稻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为目的,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态种养模式。稻鱼鳖共生模式的成功探索,激励着他更好地创新发展农田稻鱼复合模式。
来源:青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