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分享春秋三传指的是哪三传的相关知识,通过是也会对春秋三传是指哪几个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
春秋三传分别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作者:左丘明)、《春秋公羊传》(作者:公羊高)、《春秋榖梁传》(作者:谷梁赤)三本典籍的合称。
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一些专门解释《春秋》“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
意义:
读春秋,必须读三传,然三传文辞不加注解也读不明白。自汉至清,注解传文,或研究其要义者,多得不胜枚举,但基本的注解应该是十三经里的注疏。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三传注疏各有凡例,依例研究经传,自得其便,但不能偏执一家,自以为是。一部春秋是孔子的杰作,孔子的学问包罗万象,春秋的含义何尝简单。所以,研读春秋,不但不能以今古文任何一家自限,更应探求于易礼诗书,始能窥测圣人的真意。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_梁传。
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春秋公羊传又名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
1、《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30卷。《左传》的作者是谁,历来颇有争议。汉代时司马迁、班固皆认为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丘明在口授《春秋》以教弟子时,怕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汉书·艺文志》),故用事实来补订《春秋》,作《左氏传》。清代今文经学家们则认为《左传》是刘歆托名改编。
2、《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著于竹帛”。
3、《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
扩展资料
影响
《春秋》与三传文字洗练,记事简洁明了,遣词井然有序,对后世文学家、史学家影响颇大。尤其是《左传》,刘知几在《史通》中称赞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语言之精要已成为后代楷模。
《左传》文字优美生动,在文学性方面较之《春秋》有很大增强,从“大事记”式的记录发展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展示,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堪称为文史并茂的历史、文学名著。
司马迁发扬《左传》的传统,为世人留下了亦史亦文的巨著《史记》,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裁、手法均深受《左传》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据《汉书·艺文志》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孔子作《春秋》时,与左丘明参观鲁国的史记,据行事,论人道,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明聘以正礼乐,其中有所褒讳贬损,不可写明,乃口授弟子。而弟子们后来所言互异。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实,故讨论本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至于公谷二传,则是口传要义,传了几代以后,始写成文字。
《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公羊高 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母生合写成书,《谷梁传》至何时何人始着为书,史记不详,据《汉志》注,只知始承传者是鲁国的谷梁子。颜师古注,谷梁子名喜,桓谭《新论》以为名赤,王充《论衡》以为名置,阮孝绪《七录》以为名俶。四名何者为是,难以考证。
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