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等于多少斤,明朝一石等于多少斤?

  • 生活
  • 2023-05-05 16:52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一石等于多少斤和明朝一石等于多少斤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一石等于多少斤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升一斗一石各是多少斤?

1石=120斤,1斗=12斤,1升=1.2斤。石为10斗,一斗为10升,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中国古代计量***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

计量单位介绍:

“石、斗、升、合”,四种计量单位中,“升”和“斗”最常见,“石”和“合”这两种,可能因为过大或太小,都不常用,与老百姓的生活扯不上什么关系。所以“升”和“斗”的成语与熟语,非常普及,如:升斗小民、日进斗金、车载斗量、不为五斗米折腰、海水不可斗量等。

以“石、斗、升、合”等容积单位用以计量米或者麦等固体颗粒的体积。因为当时农村秤比较少,磅秤或地中衡更是少有,粮食又是大宗商品,大量过秤比较麻烦,用容积计量则比较方便。所以,到1950年代初期,“石、斗、升、合”这种古典计量***在中国农村还一直沿用。

古代的一石是多少斤

1石=4钧=120斤。

1斤=16两,1两=4锱=24铢。

秦代的衡制是以战国时期秦国的衡制为标准制定的。

秦时的一石120斤,大约只相当于现代的60斤左右,就像秦时的一寸只有今天的2.2厘米一样,当年的度量衡与现在我们使用的度量衡还有一些差别。因此,这枚秦权将对研究秦时的衡制有重要作用。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见到一件铁质秦权,上面的铭文显示这枚铁权的重量是秦时的一石重。根据权身上的诏书铭文显示,这件秦权应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专门铸造的标准秦石权。

扩展资料

一石秦权的影响

始皇帝大力推行度量衡统一大计,其著名的40字诏书,便铸刻于各类国家标准器上颁行各地,《秦律》《效律》等配套律例,亦以勒石、竹简、羊皮书等形式昭告天下、广为人知。

目前已知的权量实物数以百计、遍及各地,足见其新政推行之深彻有力,以及对其强化统治、稳固江山的重大意义。

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强劲恒久的特定引力。权倾朝野、权衡天下,便是群雄逐鹿中原、志士建功立业的原始动力。然而,最初以物质形态出现的权,却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秤砣、秤锤。

作为一统天下的国家标准器,权在华夏文明进程中,已经走过了漫漫4000年。

在权的王国里,秦权——秦代所造或先秦所造且加刻秦诏的秤砣,因其神具皇威、功纳法典,坐拥着王侯将相一样的光荣席位。一权兼铭两道诏书唯秦独有,系始皇帝父子推行新政的伟大创举,其在世界计量史上也是空前绝后、唯我独尊。

据青铜器权威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考证,目前所知的秦两诏权仅存9例,凤毛麟角之稀缺自不待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石秦权

唐朝一石到底等于多少斤?

唐朝一石是79.32公斤。

若按实物计算,唐朝贞观年间,1两银子是1000文铜钱,可以买200斗米,在唐玄宗时期,只能买100斗米,今天以普通大米2元一斤来算(10斗米为一石,唐朝一石是79.32公斤),贞观年间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345.6元。

汉代

在汉代,一石约29.95kg。

《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铢、两、斤、钧、石也……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隋书·律历志上》:“十黍为絫。而五权从此起。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五权谨矣。”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记汉一两为15.6g,一斤即249.6g,一石一百二十斤29952g约合29.95kg。因此汉代一石约59.9斤。

一石等于多少斤?

一百二十斤。

“石”是古代重量单位,今读dàn。在古书中读shí,因古时1石约等于1担(即10斗),因此在民间“石”又可俗读为dàn。在正式场合、诗词、古文之中应作本音shí。

10斗等于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市斤。一市斤等于一斤,所以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扩展资料:

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到建国初期一直采用一斤十六两制。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1市斤=0.5公斤

1市斤=10两

市斤以上有市担,以百进位;市斤以下有市两、市钱、市分、市厘、市毫、市丝等,以十进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市斤

百度百科——石

现在一石等于多少斤

一百二十斤。

“石”是古代重量单位,今读dàn。在古书中读shí,因古时1石约等于1担(即10斗),因此在民间“石”又可俗读为dàn。在正式场合、诗词、古文之中应作本音shí。

10斗等于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市斤。一市斤等于一斤,所以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扩展资料:

古代重量单位换算标准: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豆:容量单位。

石斛:一个石斛对应五个石斛。

小君:单位重量,30斤为一个小君

奎:长度单位,奎半步

长度单位:长度单位。在古代,七八英尺被认为是高度

舍:长度单位。在古代,行军时用30里作为房子。

寻:长度单位,8英尺搜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度量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市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

古代1石粮食是现在多少斤?

现代为十两一斤,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古代为十六两一斤,一百五十斤为一石。

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也是以粮食作为收入标准,如一名明朝的七品知县,收入是九十石,这个石,就是粮食的一种衡量单位。念“旦”。

石既是容量单位,也是重量单位。如果是按照容量来算,十斗为一石。

而新中国刚建立的时候,也是以粮食作为结算的。细心的朋友们可以查阅一下共和国财政收入里,1949年,是以粮食作为结算的。当时的收入是304亿斤粮食,支出是567亿斤粮食。

这个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而且当时的确已经没有金银作为结算基础(***撤退大陆的时候,将所有的外汇与92万两黄金全部带走),只好用粮食来代替。

到第二年的时候,已经取消了用粮食做为结算的方式了。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计量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组织形式的进步,开始提出对长度、容量、重量和时间等计量的需要。

这些计量活动常以人体的某一部分、其他的天然物或植物果实作为计量标准进行计量活动,如伸掌为尺、迈步定亩、滴水计时等。

“石”是古代的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记汉一两为15.6g,一斤即249.6g,一石一百二十斤29952g约合29.95kg。因此汉代一石约59.9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本位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