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苗木施肥无小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小树苗可以施肥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不同的土壤所含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要根据款识而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如在石灰性土壤或强酸性苗圃土壤上,易发生缺磷情况,要注意增施磷肥;一般土壤以氮肥为主,如果氮素充分的土壤,就应加大使用磷钾肥的比例。
不同土壤质地不同,其营养条件和保肥能力也有差别,因而施肥***也不同。土壤保肥能力好,追肥每次用量可多些,次数可少一些;土壤保肥力差的沙土类土壤苗圃,追肥次数宜多而每次用量宜少。
绿化苗木施肥,分底肥和追肥。一般底肥用人畜粪水、堆肥等,但要充分发酵、腐熟,切忌用生粪,且浓度宜稀。追肥一般采用速效肥,如草木灰、***铵、尿素、氯化铵、氯化钾、二铵等,这些化肥必须完全粉碎,不宜成块施用,便于溶解吸收。也可追施有机肥料。如氮肥在土壤中渗透移动性较强,可浅施渗透到根系分布层内,被苗木吸收;钾肥、磷肥移动性差,宜深施至根系分布密集处。
1.由于树木根群分布广,吸收养料和水分全在须根部位,因此,施肥要在要根部的四周,不要靠近树干。
2.根系强大,分布较深远的树木,施肥宜深,范围宜大,如油松、银杏、臭椿、合欢等;根系浅的树木施肥宜较浅,范围宜小,如法桐、紫穗槐及花灌木等。
3.有机肥料要充足发酵、腐熟,切忌用生粪,且浓度宜稀,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粉状,不宜成块施用。
4.施肥后(尤其是追化肥),必须及时适量灌水,使肥料渗入土内。
5.应选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阴雨天由于树根吸收水分慢,不但养分不易吸收,而肥分还会被雨水冲失,造成浪费。
6.沙地、坡地、岩石易造成养分流失,施肥要深些。
7.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强,所以浅施渗透到根系分布层内,被树木吸收;钾肥的移动性较差,磷肥的移动性更差,宜深施至根系分布最多处。
8.基肥因发挥肥效较慢应深施,追肥肥效较快,则宜浅施,供树木及时吸收。
9.叶面喷肥是通过气孔和角质层进入叶片,而后运送到各个器官,一般幼叶较老叶,叶背较叶面吸水快,吸收率也高。所以实际喷布时一定要把叶背喷匀,喷到,使之有利于树干吸收。
10.叶面喷肥要严格掌握浓度,以免烧伤叶片,最好在阴天或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喷施,以免气温高,溶液很快浓缩,影响喷肥或导致药害。
11.城镇园林绿化地施肥,在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时,应考虑到不影响市容卫生,散发臭味的肥料不宜施用。
种植的时候可以在坑底施一些肥料作为基肥,如果没有施基肥,则可以等成活以后,在五六月施一次肥料。以后可以每年春天发芽前(3月左右)施一次肥。
扩展资料
注意问题
1、合理施肥
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措施。合理配合、互相促进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氮、磷配合,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则。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浓,见效快。
特别是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结构,使其疏松绵软,透气良好,这不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化肥可以供给微生物活动需要的速效养分,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动,促进有机肥料分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这就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
因而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能取长补短、互相调剂,充分发挥这两种肥料的作用。有机肥料一般氮少磷多,和氮肥配合一般有良好反应,和磷肥配合,就要影响磷肥效果。因此,除土壤特别缺磷,有机肥用量又少可以施用少量磷肥外,一般情况下,有机肥和磷肥最好分别施在不同田块,以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
2、因土施磷、看地定量
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决定磷肥有无效果以及效果大小的主要因素。要用好磷肥,必须根据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区别对待。土壤有效磷在20-40PpM之间,是较缺磷土壤。施磷肥对夏播作物效果不稳定,秋播作物仍有明显增产效果,一般增产10-20%,甚至更高一些。
这大都是当季未施有机肥料,或有机肥料量不多,或年年施用有机肥料而复种指数高,水分供应充分,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多的中等肥力田块。
在这类土壤上,一般亩施30斤过磷酸钙即可,且一定要配合氮肥。土壤有效磷在40PPM以上,属磷素丰富的土壤,施磷增产不明显。
这都是年年施用大量有机肥料的肥地,可不施磷肥。对播期偏晚的回茬小麦,施磷显著增产,要特别注意施用。作物幼苗期是需磷的关键时期,苗期缺磷,后期迫肥难以补救。因此,磷肥应尽量作基肥或种肥早施。如果来不及作基肥、种肥,应尽早开沟追施,施后灌水。
磷肥有较长的后效,不需要每季作物都施,应重点施在
最好的茬口上。例如,小麦和玉米、谷子等轮作地区,磷肥应施在小麦上,玉米、谷子可利用其后效。小麦(或油莱)
和水稻轮作地区,磷肥应施在小麦(或油莱)上,水稻利用其后效。绿肥和双季稻轮作时,绿肥要施足磷肥;以磷增氮,早、晚稻利用其后效。
3、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
作物不同,对养分需要的种类、品种、数量都不相同。首先,要看作物的需肥特性,小麦、水稻、玉米、高梁、
糜子、谷子等,需氮较多,需磷、钾较少。应以施用氮肥为主,依土壤条件,配合磷、钾肥。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固氮,
但需要较多的磷、钾。薯类、烟草、麻、甘蔗、甜菜等,号称“喜钾作物”,在缺钾的土壤上要特别注意施用钾肥。
其次,要看作物的需肥量。玉米、高梁等作物生育期短,需肥量大,施肥量应当高于其它禾谷类作物。小麦茎秆较软,氮肥用量过高,容易一引起倒伏,据西北农学院士肥组多点试验,以亩施20斤尿素增产显著,经济效果也比较高。
不同性质的土壤的保肥能力和供肥特性也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土壤粘重,有机质含量较足的土壤,保肥能力也较好,这种土壤一次性施肥较多也不用担心养分流失,而沙质土壤保肥能力查,应当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才能保证肥料的充分利用不浪费。
根据种植作物可以分析出土壤需要哪种肥料,以此保证土壤肥力。一般来说,土壤肥力与土壤成土母质有关,但同时还与该土地前茬种植作物有关。前茬种植禾本科作物(如水稻、小麦等)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大,因此需要同时增施氮、磷、钾三种肥料,尤其是氮肥。前茬种植豆科作物则消耗氮肥较少,应当增施磷、钾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施肥
、条沟施肥法
这种施肥方式主要是在树木两侧行间进行挖沟施肥,一般开挖的位置会选在树冠垂直投影的外缘,开挖一个大约深30-50公分,宽30-40公分的条沟,长度不超过树冠的直径。这种方式施肥肥料能够深施到土壤中去,能够提高果树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并且肥效持久性长。
2、放射沟(辐射状)施肥法
顾名思义,这种施肥方式就是以树木为中心,向外辐射,开挖5-8条的放射状沟,沟宽与沟深以肥料的多少来定,这种施肥能够能够疏松改良土壤状况,能促进根系吸收,而且不容易伤及果树根系。不过这种施肥主要适于成年树,而密植的树不宜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年施肥时,沟的位置应错开。
3、环状(轮状)施肥法
环状(轮状)沟,就是以树木为中心,围绕树冠外缘投影,挖一条环形沟,大约宽40cm,深20cm,然后进行施肥覆土处理,这样的施肥方式主要适用于树龄在5年以内的幼树,能够促进肥料深入土壤,肥料利用率比价高。
4、穴位施肥法
所谓的穴位施肥法,就是在树冠外缘投影周边进行挖穴施肥,一般每棵树可以挖上10个左右的施肥穴,挖穴的大小大概是穴深30公分,穴直径30公分,如果施肥量大时可以适当的沟可挖宽挖深一些。这种施肥方式主要适用于植密度大的苗木林,伤根少,肥料使用后具有比较好的速效效果。
5、全园施肥法
这种施肥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将肥料全园铺撒开来,然后再使用耧耙等进行全园旋耕或者翻土,此法比较适合在密植树、或是根系稠密以及成年树使用,施肥面积大,利于根系吸收。不过全园施肥法也是一些的缺陷就是肥料利用率比较低、用肥量比较大。同时,还可能造成根系上浮,导致树木的抗旱和抗冻害能力降低。
对苗木施肥最基本最有效的***是“因土施肥”,即根据土壤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施肥***,施用不同的肥料。具体说来就是注意以下三点:
根据土壤的保肥能力和供肥特点对苗木施肥。一般来说,凡是土壤比较粘重,有机质含量就比较高,保肥力也比较强,即使一次施肥较多,养分也不至于流失;反之,土壤属砂性,有机质含量较少,保肥能力相应较弱,在这种土壤上施肥,每次用量不宜过多,应注意“少吃多餐”,分次施用。但土壤的供肥特点也各有不同,如肥壤土保肥能力强,肥劲长而稳,这种土壤一次施肥可多些,次数可少些;而砂性土壤保肥能力较差,前期供肥充足而后劲不足,对此应注重后期供肥。
根据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多少选择肥料和决定施用量。土壤中的养分状况,不仅与土壤成母质有关,还与土壤耕作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如前茬是一年生苗木一般土壤中的氮素比较多,但应注意增施磷、钾肥。而前作是多年生苗木则土壤中养分消耗量大,应注意增施养分充足的有机肥料,并保证氮、磷、钾肥,尤其是氮肥供给。
根据土壤的酸碱性选择施用化学肥料。酸性土壤应选择碱性肥料,如氨水、碳铵、钙镁磷肥等,碱性土壤应选择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铵等,以避免土壤变得过酸或过碱,确保苗木对养分的有效吸收和利用。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