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春秋战国时间起止时间和春秋战国时间起止时间及原因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春秋战国时间起止时间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的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比如:农业上出现铁器、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等;在文化上出现许多的学派以及楚辞文体等。
春秋战国时间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的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而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的一个各国混战时期。
春秋战国时间起止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公元前453年的时候,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了晋国作为标志。春秋时期的时间主要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而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国家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秦统一了六国。
春秋时期,周王的势力减弱,于是诸侯群雄纷争不断。其中,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为“春秋五霸”。而后,韩、赵、魏三家在灭掉智氏之后瓜分了晋国,于是各国开始混战。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不稳定时期,但实际上也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周分东西周,西周灭,东周东迁,分春秋战国两段。
自平王东迁,因得位不合法理且控制土地人口极少,故而诸侯只在名义上承认周王室,自此开始春秋时代。
其中春秋一词来源于孔子据鲁史《春秋》所修订而成的《春秋》一书。而《春秋》一书所讲并非完全契合春秋时期,而是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之间的242年的重大事件。
春秋时代之始史学界共同认定为公元前770年,而春秋时期结束有数种观点:
1.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75年)
这种说法源于司马迁
2.三家分晋(公元前453年)
注:公元前349年,末代晋侯晋静公才被杀死,晋国才正式灭亡。
这种分法是按照大事件的分法。
3.公元前403年
4.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这种说法比较小众,山东又称齐鲁大地,其中的齐也即春秋战国的齐国,齐起自直钓江上封神于天的姜太公建国,传至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凭借“尊王攘夷”的政治资源以及绵长海岸线的商贸资源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人称“海王之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