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部官兵使用叉车装载弹药。
野战弹药支援保障分队组织保障演练。汪***摄
“突击手”过于自信,将机会拱手让人
弹药装载完毕,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仓库弹药支援保障队队长张学成,下达了“战场投送”命令:“咸玉龙带领包永真押送弹药,一旦遇到特情,按预案灵活处置。”
得令行动。穿戴好单兵“外骨骼”,二级上士咸玉龙和上等兵包永真,合力将一辆小型无人车搬上了弹药运输车。
边装车,咸玉龙边向记者介绍:别看车小,威力大着呢――“这辆小型无人车,不仅马力足、提速快,还具有爬坡、应对复杂路况能力。”
谁能想到,如今对这辆无人车津津乐道的咸玉龙,就在几个月前,还“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
咸玉龙被誉为仓库搬运“突击手”。这位经验丰富的班长带出来的搬运机械班,曾多次登上连队龙虎榜,他带出来的“徒弟”不仅操纵叉车技能过硬,军事体能也过硬。每次任务一到,不管是平时抢收抢发,还是演训中展开弹药投送,咸玉龙总能带领全班攻下“山头”。
“突击手”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去年冬天,该中心组织一场保障演练,小型无人车首次在弹药投送保障链条中亮相。身经百战的咸玉龙过于自信,把使用无人车的机会拱手让给了一个新兵较多的班。
那个班的班长吴锐,是位大学生士兵,早就对智能设备在战场上的运用跃跃欲试。此次“意外”得到弹药投送无人车的使用权,吴锐如获至宝。
随后,吴锐带领战友认真研究无人车的各项性能和操作***。很快,每名战士都可以熟练操作无人车了。
与“突击班”较量,“无人车班”轻松获胜
演练如期而至,张学成有意让咸玉龙带的“突击班”与吴锐带的“无人车班”比试一番。
“弹药支援保障队前出开设野战弹药库,择机实施机动支援保障。”一声令下,“突击班”和“无人车班”分别携带战斗和搬运装具,直奔支援保障地域。
行进到距预定保障地域不足1公里之处,变窄的道路阻挡了弹药车前进。张学成决定,就地停车开设野战弹药库。
他们刚将弹药车隐藏妥当,就接到上级“前出支援保障”命令:“我方一个连兵力急需补充步枪弹和火箭弹……”
张学成立即派出2名战士前出侦察,同时命令“突击班”和“无人车班”做好弹药投送准备。他们侦察发现:从野战弹药库到山脚下的投送路线,虽然不在“敌”火力范围内,但有2处“染毒地段”;接下来的一段上山路线,虽然有稀疏植被掩护,却容易遭“敌”攻击。
咸玉龙带领“突击班”采取“兵分两路、徒步接力”的投送办法――山下8人每人间隔百米,山上4人每人间隔50米,一人扛着一箱弹药,运用“屈身前进”等战术接力前送。
不想,穿戴防毒面具、途经“染毒地段”,2名战士扛了2趟弹药,速度明显降了下来。爬坡投送弹药的4名战士显然也遇到困难,其中1人扛着弹药箱上山不久,就被宣判“阵亡”……最后,咸玉龙和战友们使出浑身解数,才将弹药运抵一线。
紧接着,轮到“无人车班”应战。只见他们两人一组,迅速将近600公斤的弹药装进无人车,贴上了防护膜。
随后,吴锐通过操控遥控装置,指挥无人车顺利穿越“染毒地段”,冲上200米坡路进入简易工事……弹药迅速补充到一线战位。
看到这一幕,咸玉龙才意识到自己小瞧了无人车。
无人机遇到的“充电”问题,人也会遇到
如果说咸玉龙和战友们在演兵场上感受到的是“科技+”的威力,那么第967医院应急医疗分队的队员们感受到的则是“科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