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摩拜今日价格表,以及摩拜涨价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辆,每次只能扫一辆车。
摩拜单车,是由胡玮炜创办的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互联网短途出行解决方案,是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摩拜单车,用可负担的价格来完成一次几公里的市内骑行。
2018年4月3日,美团以27亿美元的作价全资收购摩拜。2019年1月23日,王慧文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团APP,摩拜单车将更名美团单车。12月,摩拜单车(美团单车)进入1.5元/30分钟的骑行时代。
更名:
2020年12月14日23时59分,摩拜单车停止服务,全面接入美团,更名为“美团单车”。
单车大战进行到现在,合并之声骤起,要不要合并、怎么合并是目前最被关注的问题。此前主要是ofo投资人、金沙江朱啸虎对ofo摩拜的合并公开表过态,说“两家合并才是最好的选择”,摩拜的投资人从未对此公开发表明确看法。直到这场战争消耗了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牵扯了更多的利益方进场时,终于有重要投资方再次表态。
摩拜的第二大股东、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二海12月13日在参加36氪举办的Wise大会时,在接受36氪专访时第一次表态说,他对两家单车公司合并持”***态度“。但他有个条件:“我不反对合并,但我反对合并的公司为一家大公司所控制,这是不可接受的。”刘二海说。
愉悦资本是摩拜的A轮投资方,后续曾多次参与跟投,是摩拜如今除腾讯以外的第二大股东。刘二海在摩拜董事会中拥有席位。除了摩拜,刘二海在出行领域还投资了蔚来、神州、优信等公司,是一位出行领域举足轻重的投资人,进入了36氪今年“最受创业者欢迎VC投资人TOP20”之列。
刘二海没有明说这个“大公司”指谁,并不难猜测。首先,这个大公司肯定不是指腾讯,刘二海表示,“腾讯的心态比较好”,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施加不好的影响。
而另一位接近滴滴业务的投资人向36氪透露,滴滴在ofo内部持有20%-30%的股份,虽然没有控股,但很难言条款中是否明确了否决权、投票权、任命权等权益,对ofo的影响力不可小视。从今年7月滴滴派驻3位高管到ofo“支援”,以及后来的集体“休假”,也可看出双方关系微妙。如果两家公司合并,滴滴的这种“影响力”仍然存在,与一般财务投资人的利益显然不统一。
大玩家主导,合并后的新公司服务于大公司整体的业务布局,不能独立经营,“投资人能挣着钱吗?你在里头干嘛呢?你们家利益和我利益不一致。这就是我的态度。”刘二海说。
根据***息看,马化腾对于合并没有明确的表态。但不久前,在哈罗单车获得蚂蚁金服领投的D轮融资新闻中,马化腾为小股东说了句话:“被当做支付的推广工具了,可怜了其余小股东被锁死”。
哈罗单车成了阿里推广支付的工具,小股东成了尴尬的陪客。这一点放在摩拜、ofo的投资人身上,很可能同样适用。如果两家公司合并,由一家大公司主导,那么其他投资人显然也成了被“锁死”的小股东。刘二海的表态呼应了马化腾的担忧。
除了与ofo合并,摩拜或许还有另一个选择。腾讯投资过的大流量平台美团,此前传出了投资摩拜的消息。不久前,美团宣布成立出行事业部,在南京试水打车业务,在成都试水分时租赁业务。虽然目前只是小规模运营,但此前已经有多位投资人向36氪表示,他们对美团布局出行市场相对乐观。网约车的门槛不高,不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他们相信在出行领域,有一家公司有机会打破滴滴的垄断。
如果美团投资摩拜,刘二海表示心态是***的。但一样的道理,他不希望美团控制摩拜。
值得一提的是,刘二海所说的“控制”与正常的财务投资之间的区别:“控制是,你拿少量的股权,掌控了一家公司,同时我还陪你玩,这做不到。要么合并,成立一个独立公司,我也愿意。(要么)这个公司卖给其他投资人,(也)可以。”刘二海说。
后者意味着,如果一家公司愿意对摩拜用重金购买股份,那么归根结底,投资人是以退出为目的的,退出了,不陪着玩了,也就没有了被锁死的尴尬。
刘二海告诉36氪,就这一点,选择ofo或是美团对于投资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完全取决于谈判的条件。
如果摩拜最终选择了ofo,那么美团在出行领域势必会失去一个重要的臂膀。支持美团与滴滴抗衡的投资人们也会大失所望。也正因此,滴滴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诚意”。
“你出的价格是个白菜价,你还想拿走这么个宝贝,那怎么可能呢?”刘二海说。
投资人的态度倾向于合并,但身处漩涡之中的两家当事公司的态度,却是这场仗还有的打。摩拜CEO王晓峰不久前在公开场合表示,“不觉得有任何合并的可能。”ofo的官方口径是不予置评。
如果摩拜不同意合并,投资人能给到的压力并不大。刘二海表示,摩拜与投资人之间不存在对赌等特殊条款,是一家完全独立、经营方面可以自己做主的公司,“我管不了它。”
即便是摩拜董事会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腾讯,能给的压力也有限。腾讯在美团、滴滴都持有股份,手心手背显然都是肉,刘二海说。
能给到ofo、摩拜两家公司压力的,或许是账面上的剩余现金。不久前,ofo传出了获得新一轮融资的消息,投资方中有阿里,但此消息ofo未官方宣布、证实或者证伪。而摩拜距离上一轮融资也已经半年。两家公司如今都不盈利,如果他们拒绝合并,也拒绝依附大平台,那么恐怕只能计算着账上的资金,继续低头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刘二海认为,单车的业务模型是可以走得通的,当下不盈利的原因是两家在打仗。他表示摩拜的融资还能支撑一阵子,新的模式今天没找到,不代表明天找不到。
“他们都融到了不少钱。我想这些钱能够支撑它,相当长时间的探索。这么大的流量,是非常有机会做出一些事情来的。”刘二海对36氪说。
36氪:单车市场的未来格局,就是两家合并,或者一家把一家打死?
刘二海:我觉得也可能是共存,这里取决于很多因素。我也不反对合并,但我反对合并的公司为一家大公司所控制。为一个第三方,或是行业中一个大玩家控制,这是不可接受的。我作为财务投资人,我成什么了。他们把公司控制了,我们在里边成为一个股东,没有道理。
36氪:如果这个大玩家,能给合并后的公司带来价值呢?
刘二海:他控制了,就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了。它可以让你这个公司,不断干任何它想干的事情。投资人能挣着钱吗?你在里头干嘛呢,它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36氪:摩拜愿意合并吗?
刘二海:那你得跟摩拜的团队聊,我管不了它。
36氪:摩拜管不了?
刘二海:它是一个独立的公司,有完善治理结构的公司,正常运转的公司,不是哪个公司的子公司。
36氪:合并之后,两家的车不一样怎么办呢?
刘二海:那些事情不用管,两个品牌运作也不是第一天开始做的事,有什么难的。
36氪:我们感觉摩拜是一家很骄傲的公司。
刘二海:否则这个公司没有价值,你就得按别人的意志去做事情。
36氪:骄傲的公司可能,我宁愿把你打死,我也不要你不符合我标准的车?
刘二海:对,我表达的意思是,我是***的,对这事,第一个是***的心态。第二,我虽然***,但我也有一些条件,如果一家公司为一个大机构所控制,这个大机构还有其自身的目的,和我们的利益相冲突,你说我怎么支持它。
36氪:这家大公司,和我们的哪部分利益相冲突?
刘二海:你控制了公司,你可以做各种各样有利于你的事情,不是一件,你可以干10件。而我作为一个财务投资人,你们家利益和我利益不一致。这就是我的态度。
36氪:还有一个声音是,摩拜要合到美团那边去?
刘二海:也一样的态度。我也是***的,王兴我都服气,也都支持。
36氪:和美团的利益一致吗?
刘二海:一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公司为他所控制,我们的股份在摩拜里头,能有多大价值,没有意义。
36氪:美团可以投资,但不能控制?
刘二海:你投我们当然欢迎啊。控制,那有几种情况。如果其他股东愿意卖给他也行啊,这就不叫控制了。控制是,你拿少量的股权,掌控了一家公司,同时我还陪你玩,这做不到。
36氪:摩拜、ofo合并是更好的结果,还是摩拜、美团合更好?
刘二海:取决于条件。
36氪:如果他们都想买呢?
刘二海:对于投资人来讲,取决于谁给的价格高。
36氪:美团在布局出行,如果摩拜与ofo合并,未来打车市场可能还是滴滴的天下。
刘二海:所以它(滴滴)得付出昂贵的代价,你出的价格是个白菜价,你还想拿走这么个宝贝,那怎么可能呢?
36氪:摩拜的董事会里,腾讯是什么态度?
刘二海:腾讯在里头扮演重要的角色。腾讯现在心态比较好,腾讯在美团也有(股份),在滴滴也有(股份)。
36氪:如果不卖也不合,就这么打下去,会是什么结果?
刘二海:也没关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赚钱。
36氪:现在找到了吗?
刘二海:探索中。如果真的找到了还很赚钱,谁有功夫跟他谈合并。如果今天是今日头条,已经非常赚钱了,无所谓。需要任何人投资吗?对吧。但是你怎么知道明天没找到呢?是这么个逻辑。
用“美团”APP。
美团单车(原摩拜单车)是由胡玮炜创办的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互联网短途出行解决方案,是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摩拜单车,用可负担的价格来完成一次几公里的市内骑行。
摩拜单车是完成‘最后一里路’的第一选择。日常通勤从来不是件让人愉快的事:漫长的等车时间、班次不确定、巴士和地铁过于拥挤、交通堵塞。
而在没有公共交通的路段,人们就只能依靠步行。摩拜单车的出现,让越来越多中国人从这些烦人事中解放出来,并成功推广了一种更健康、环保及时髦的生活方式。
使用摩拜单车智能手机应用,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该车。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即可开始骑行。
到达目的地后,在街边任意画白线区域内手动锁车完成归还手续。
摩拜单车经过***设计,将全铝车身,防爆轮胎,轴传动等高科技手段集于一体,使其坚固耐用,进而降低维护成本。定制的单车外形在街头有较高的辨识度。
关于摩拜今日价格表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