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超过22度是夏天,以及22度是夏天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气候学意义上讲:连续五天平均温度超过22度算作夏季,直到五天平均温度低于22度算作秋季。
扩展资料:
一、夏季简介:
夏季是一年的第二个季节,是四季之一。在大多数地区夏季是气候炎热、有可能缺水的季节,此外,由于夏季时北半球大部份学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当旺盛的旅游季节。
在北温带,气象意义的夏季为5月21日(小满)~8月22日(处暑);在南温带,气象意义的夏季为11月21日(北半球的小雪)~次年2月18日(北半球的雨水)。
二、时间划分:
在中国夏季从立夏(每年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夏季
夏季,是一年四季中第二个季节,从立夏起至立秋结束。气温高是夏季最显著的气候特征,但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炎热干燥或者湿热多雨的不同气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夏季的气候并非一样。
在中国夏季从立夏(公历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公历8月7日至9日之间);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到秋分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
在北温带,气象意义上的夏季为公历5月21日(小满)~8月23日(处暑);在南温带,气象意义上的夏季为公历11月22日(对应北半球的小雪)~次年2月19日(对应北半球的雨水)。
根据地球公转特点,北温带的夏季时长理论上要长于南温带。(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运行速度慢。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运行速度快。)
在我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意义上讲:连续五天平均温度超过22度算作夏季,直到五天平均温度低于22度算作秋季。
气候特征:
我国属季风气候,冬季从北半球寒极西伯利亚频频南下的冬季风冷空气,使我国冬季同纬度最冷。而在夏季,夏季风从南方海洋吹来,又因陆地比热小易于升温,又使我国局部地区夏季同纬度上较热。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夏季的气候也并非一样。总体来说,我国东南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西北地区夏季炎热干燥、西南高海拔地区夏季凉爽降水少。
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地区的天空多呈现万里无云的状态,地面接收到大量的太阳辐射,加上降雨稀少蒸腾作用很弱,所以夏季有时会出现北方比南方更热的现象。
我国的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季风从海洋带来湿润空气,首先登陆我国南方地区,同西伯利亚冷风在大陆交锋,所以我国南方地区最早进入雨季。
随着东南季风的加强,我国北方的七八月份也将迎来多雨的天气。民谚:“五月华南六月长(长江中下游),七八两北(华北东北)雨茫茫。”很形象的描述我国降雨带的移动情况。
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
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
科学的划分***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低于22℃时即为夏天结束。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
扩展资料:
夏季的节日
1、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人们以祛病防疫的节日。
后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也同时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2、父亲节
父亲节是一年中特别感谢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每个国家的父亲节日期都不尽相同,也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
3、劳动节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日”(InternationalWorkers'Day或者May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
4、建军节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天
好了,关于为什么超过22度是夏天和22度是夏天吗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通过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没有问题,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