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料】全国高校书记校长已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岗位239.2万个

  • 教育
  • 2023-05-09 12:52

  促进毕业生就业

  就业|全国高校书记校长已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岗位239.2万个

  8月4日,从教育部获悉,聚焦岗位资源开发、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已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岗位239.2万个。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部分中小企业招聘需求减弱。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扩岗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

  教育部指导地方抓好政策细化落实。宁夏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中小企业,3年内根据招用人数按每人每年7800元标准扣减相关税费,对新招用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允许其申请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海南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微企业,每招用1人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000元。

  同时,聚焦岗位资源开发,教育部组织实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截至7月26日,全国2371所高校书记校长通过实地走访、视频会议等方式,拜访单位11.4万家,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岗位239.2万个。教育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中小企业百日招聘”活动,活动共吸引2036家企业参加,总计发布招聘岗位10.7万个。

  针对招聘单位与求职者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的现实问题,教育部推动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创新供需对接模式,推动中小微企业与高校精准对接,打通求职招聘“最后一公里”。发挥教育系统10万名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的作用,引导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建功立业。

  此外,还举办了42场“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超1.2亿人次收看;启动实施“万企进校园”行动,各地各高校主动创造条件,邀请企业进校举行线下招聘会。今年教育部升级上线“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截至7月24日,平台已汇集各类岗位资源1208万个。

  教育部还推出了“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发动民营企业广泛参与,今年已有291家用人单位和1271所高校申报的6381个项目完成首批立项,下半年将启动第二批项目征集和发布工作。

  设招聘专栏、提升待遇,教育部多措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

  专门开辟教师招聘专栏、发布各地教师招聘公告,指导各地各校挖潜拓展岗位,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创新基层招聘办法,加大财政支持……8月4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会同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大力推进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多措并举吸纳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

  可采取面试、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

  为帮助毕业生及时获得基层就业信息,教育部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专门开辟了教师招聘专栏,发布各地有关教师招聘的公告信息,及时更新招聘公告链接。截至目前,教师招聘专栏已更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680条招聘公告,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信息。

  在拓展岗位方面,教育部指导各地各高校挖潜拓展岗位、搭建对接平台、优化教师队伍学科结构,精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如陕西师范大学开展“百校行”西部基础教育服务对接活动,在学校全体党委常委带领下,组织专家学者、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人员深入西部12个省区市及海南省149所中小学、幼儿园调研走访,精准对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需求。截至7月25日,该校2022届毕业生签约到中小学教育单位的占就业学生的78%,其中到县级及以下地区任教的占就业学生的21%。

  此外,教育部还会同相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创新基层招聘办法,在坚持公开招聘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招聘条件;招聘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面试、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

  同时,为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近年来,西南大学在云南、新疆、***、贵州等地建立12个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6个卓越教师工作站入选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近8年培训教师10万余人,为云南昌宁、重庆石柱、四川西昌、贵州遵义等地累计送教100余次,协同培育教师5000人次,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江苏师范大学定期通过第三方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了解社会需求和毕业生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

  加大财政支持,对中央“特岗计划”教师给予工资性补助

  “特岗计划”是补充乡村学校教师的重要渠道,也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供广阔空间。2022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6.7万名,中央“特岗计划”仍面向中西部省份实施,重点向原“三区三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少数民族地区等倾斜;重点为乡村学校补充特岗教师等。

  下得去,还要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优惠政策,指导各地各高校强化待遇保障、加强培训培养,确保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学校留得住、教得好。

  中央财政继续对中央“特岗计划”教师给予工资性补助。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落实特岗教师待遇保障,强调各地要确保特岗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保证三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及时入编并落实工作岗位。如,河南省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设立地方教龄津贴和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和家庭优惠住房的“一补两贴两房”政策。

  同时,为了提升乡村教师的从教能力,各地还对教师开展了专门培训。广西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基础上,要求各地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2%,学校按公用经费的5%足额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培训,优先支持乡村***提升,实现乡村振兴县、边境县乡村教师全覆盖。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以来,探索“互联网+教师教育”新模式,利用云计算等智能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将所有在线教学资源面向包括乡村任教的所有毕业生***共享,助力他们全面提升从教能力。

  本文内容来源:新浪教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