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独蒜兰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独蒜兰有什么药用价值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兰和独蒜兰的假球茎.杜鹃兰分布于黄河流域至西南,华南等地;独蒜兰分布于西南地图。5—6月挖取假球茎,除去茎叶,须根,洗干净后,晒干用。
别名:毛慈姑
性味归经:辛,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用量:3—6g。外用适量。
谢谢!我的回答完毕!
你说的这种植物应该是“独蒜兰”,又叫一叶兰、冰球子,你说的那个“根部圆形的半透明珠子”就是它的假鳞茎,像小蒜头一样。就那个半透明的小蒜头能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以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以下是我给你找的有关独蒜兰的资料,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独蒜兰开花时,花朵的旁边会长出一片叶子,因而又被称为一叶兰,而独蒜兰的名称则来自于它形如蒜头的半透明假鳞茎。是兰科多年生草本。半附生或附生草本。假鳞茎压扁的卵形或卵球形,上端渐狭成明显的颈,全长1.3-4厘米,直径1.7-3.7厘米,绿色或暗紫色,顶端具1枚叶。叶在花期尚幼嫩,长成后椭圆形或倒披针形,纸质,长10-30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成柄;叶柄长3-4厘米。花葶从无叶的老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7-16厘米,基部有2-3枚膜质的圆筒状鞘,顶端通常具1花,偶见2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2.2-4厘米,宽达7毫米,明显长于花梗和子房,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长1.5-2.7厘米;花白色至独蒜兰
粉红色,唇瓣色泽常略浅于花瓣,上面具有黄色、红色或褐色斑,有时略芳香;中萼片狭椭圆状倒披针形或匙状倒披针形,长4.2-5.7厘米,宽9-15毫米,先端急尖;侧萼片狭椭圆状倒披针形,多少偏斜,长4-5.5厘米,宽10-15毫米,先端急尖或近急尖;花瓣线状倒披针形,长4.2-6厘米,宽10-15毫米,稍长于中萼片,先端近急尖;唇瓣宽卵状椭圆形至近圆形,长4-5.5厘米,宽3-4.6厘米,不明显3裂,先端微缺,上部边缘撕裂状,上面具2-5条褶片,中央1条褶片短或不存在;褶片常有间断,全缘或啮蚀状;蕊柱长2.8-4.2厘米,顶部多少膨大并具齿。蒴果纺锤状,长4厘米,黑褐色。花期3-4月。,海拔900米以上的阔叶林下。由于独蒜兰花十分美丽,是一种很珍贵的小型盆栽花卉。全属约16种,中国分布有15种。常见栽培的还有白花独蒜兰。
你说的这种植物应该是“独蒜兰”,又叫一叶兰、冰球子,你说的那个“根部圆形的半透明珠子”就是它的假鳞茎,像小蒜头一样。就那个半透明的小蒜头能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以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以下是我给你找的有关独蒜兰的资料,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独蒜兰开花时,花朵的旁边会长出一片叶子,因而又被称为一叶兰,而独蒜兰的名称则来自于它形如蒜头的半透明假鳞茎。是兰科多年生草本。半附生或附生草本。假鳞茎压扁的卵形或卵球形,上端渐狭成明显的颈,全长1.3-4厘米,直径1.7-3.7厘米,绿色或暗紫色,顶端具1枚叶。叶在花期尚幼嫩,长成后椭圆形或倒披针形,纸质,长10-30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成柄;叶柄长3-4厘米。花葶从无叶的老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7-16厘米,基部有2-3枚膜质的圆筒状鞘,顶端通常具1花,偶见2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2.2-4厘米,宽达7毫米,明显长于花梗和子房,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长1.5-2.7厘米;花白色至独蒜兰
粉红色,唇瓣色泽常略浅于花瓣,上面具有黄色、红色或褐色斑,有时略芳香;中萼片狭椭圆状倒披针形或匙状倒披针形,长4.2-5.7厘米,宽9-15毫米,先端急尖;侧萼片狭椭圆状倒披针形,多少偏斜,长4-5.5厘米,宽10-15毫米,先端急尖或近急尖;花瓣线状倒披针形,长4.2-6厘米,宽10-15毫米,稍长于中萼片,先端近急尖;唇瓣宽卵状椭圆形至近圆形,长4-5.5厘米,宽3-4.6厘米,不明显3裂,先端微缺,上部边缘撕裂状,上面具2-5条褶片,中央1条褶片短或不存在;褶片常有间断,全缘或啮蚀状;蕊柱长2.8-4.2厘米,顶部多少膨大并具齿。蒴果纺锤状,长4厘米,黑褐色。花期3-4月。,海拔900米以上的阔叶林下。由于独蒜兰花十分美丽,是一种很珍贵的小型盆栽花卉。全属约16种,中国分布有15种。常见栽培的还有白花独蒜兰。
不是
石蒜属与石蒜科(Amaryllidaceae),石蒜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极少数为半灌木、灌木以至乔木状。具鳞茎、根状茎或块茎。叶多数基生,多少呈线形,全缘或有刺状锯齿。花单生或排列成伞形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圆锥花序,通常具佛焰苞状总苞,总苞片1至数枚,膜质;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为左右对称;花被片6,2轮;花被管和副花冠存在或不存在;雄蕊通常6,着生于花被管喉部或基生,花药背着或基着,通常内向开裂;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每室具有胚珠多数或少数,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或3裂。蒴果多数背裂或不整齐开裂,很少为浆果状;种子含有胚乳。
石蒜科是一个大科,约有100多属,1200多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我国约有17属、44种及4变种、野生或引种栽培,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区。石蒜科代表性的植物有:水仙属植物,葱莲属,文殊兰属,朱顶红属,君子兰属,石蒜属、晚香玉属等等。
水仙:又名中国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黄色。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葱莲:又名韭莲、玉帘、葱兰等,石蒜科葱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卵形,直径约2.5厘米,具有明显的颈部,颈长2.5-5厘米。外观似韭菜,花较大,喇叭状,形似水仙,成年植株每个鳞茎都能开花,叶狭线形,肥厚,亮绿色,长20-30厘米,宽2-4毫米。花色白色、粉红等。花期6-9月。韭莲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亦耐半阴,也耐干旱,耐高温。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
朱顶红又名红花莲、华胄兰、线缟华胄、柱顶红、朱顶兰、孤挺花、华胄兰、百子莲、百枝莲、对红、对对红等。是石蒜科朱顶红属的多年生草本。朱顶红鳞茎近球形,叶6-8枚,花后抽出,鲜绿色,花茎中空,稍扁,具有白粉;花被管绿色,圆筒状,花被裂片长圆形,顶端尖,洋红色,略带绿色,喉部有小鳞片。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温为18~25℃,不喜酷热,阳光不宜过于强烈,应置大棚下养护。怕水涝。冬季休眠期,要求冷湿的气候,以10~12℃为宜,不得低于5℃。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君子兰:别名剑叶石蒜、大叶石蒜,是石蒜科君子兰属的观赏花卉。原产于南非南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长达30-50天,以冬春为主,元旦至春节前后也开花,忌强光,为半阴性植物,喜凉爽,忌高温。生长适温为15-25℃,低于5℃则停止生长。喜肥厚、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和湿润的土壤,忌干燥环境。君子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中国常在温室盆栽供观赏。
石蒜:鳞茎近球形,直径1-3厘米。秋季出叶,叶狭带状,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顶端钝,深绿色,中间有粉绿色带。花茎高约30厘米;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35厘米,宽约05厘米;伞形花序有花4-7朵,花鲜红色;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长约3厘米,宽约05厘米,强度皱缩和反卷,花被简绿色,长约05厘米;雄蕊显著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倍左右。花期8-9月,果期10月。
再来看看石蒜兰,其实应该叫独蒜兰(Pleione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独蒜兰属兰科植物独蒜兰属植物,兰科是植物界第一大科,植物品类繁多,全科约有700属20000多种植物。兰科识别要点:陆生、腐生或附生草本。叶互生或退化为鳞片。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被片6,内轮具一唇瓣,雄蕊1或2,与花柱、柱头结合成合蕊柱,花粉黏合成花粉块,花常排成总状、穗状、伞状或圆锥花序,基部常有鞘。蒴果,种子微小,无胚乳。
独蒜兰特征:半附生草本。假鳞茎卵形至卵状圆锥形,上端有明显的颈,全长1-2.5厘米,直径1-2厘米,顶端具1枚叶。叶在花期尚幼嫩,长成后狭椭圆状披针形或近倒披针形,纸质。花葶从无叶的老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顶端具1花;花粉红色至淡紫色,唇瓣上有深色斑;花瓣倒披针形,稍斜歪,长3.5-5厘米,宽4-7毫米;唇瓣轮廓为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3.5-4.5厘米,宽3-4厘米,不明显3裂。蒴果近长圆形,长2.7-3.5厘米。花期4-6月。
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或灌木林缘腐植质丰富的土壤上或苔藓覆盖的岩石上,海拔900-3600米。产中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西北部和***东南部。
从上面可以看出石蒜和独蒜兰的区别:
首先是科属不同,石蒜属于石蒜科石蒜属,独蒜兰属于兰科独蒜兰属。
其次,花型不同。石蒜最大的特征是雄蕊显著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倍左右。独蒜兰则是兰科特征,外三瓣和捧以及舌蕊。
再就是花葶开出部位不同。石蒜从叶中间开花,独蒜兰花葶从无叶的老假鳞茎基部发出。
繁殖方式也有差别:石蒜以分球、播种、鳞块基底切割和组织培养等***繁殖,以分球法为主。独蒜兰用播种或分株法繁殖,独蒜兰属植物和荷兰郁金香十分相像,是每年更新的伪球茎。
石蒜的养护管理:
石蒜一般说来球根花卉对於土壤并不挑剔,许多球根花卉的原生地土壤十分乾硬,却依然花开灿烂,不过若能提供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当能使它长得更美丽。除了文殊兰和蜘蛛百合等嗜水的种类,一般栽种的土壤排水性要力求良好,否则球根容易腐烂。肥料球根花卉的生长季长,种植前应埋入充分的有机肥,之后每两个月施用追肥一次,可用自制的腐熟堆肥或三要素肥料,应偏重磷钾肥的比例,以促进球根发育和开花。石蒜科球根花卉多数喜爱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全日照或半日照的环境下皆很适合,光线不足会造成开花不良。养在水中的中国水仙每日仍须二、三小时以上的日照,否则会徒长倒伏。君子兰喜爱荫凉的环境,应避免夏季时阳光直射,日照在50%至70%之间较佳。
独蒜兰的养护管理:
喜凉爽、通风的半阴环境,较耐寒,冬季不休眠,越冬最低温度-10℃以上,宜栽于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蕨根,水苔或腐殖土中。独蒜兰原产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喜欢四季分明的气候。夏季气温最好不要高于25摄氏度。偶尔有几天30℃高温也可以忍受。冬季休眠期,温度要求接近冰点。也就是理想的1到5℃。
独蒜兰浇水的关键期是生长季节初期。这时独蒜兰根系刚刚开始生长,花期进入尾声。应该给以小水,只保持基质微潮,目的是促进生根。这时如果浇水过多,极易发生烂根。过一段时间,当根系基本长好后,才可以开始大量浇水。独蒜兰根系生长情况可以根据叶子生长速度判断。如果叶子已经开始迅速生长,说明根系已经扎好了。从此应给以大水。这是模仿独蒜兰原产地的梅雨季节。
兰花功效:养阴润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
兰花的茎:白及,用其假鳞茎入药,能消肿、止血、补肺,生肌止痛,润肋行力;流苏虾脊兰,能清热解毒,强筋壮骨。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扩展资料:
经济价值:
兰花自身的价值源于其极高的观赏价值、广泛的药用价值以及食用价值,这是兰花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除此之外,兰花还具有独特的香用价值和珍稀的物种价值。兰花的经济价值是则在一个逐步认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观赏价值:
兰花具有美妙的花姿、丰富的色彩、清幽的香味和优雅的姿态,原生于深山幽谷之中,我国称之为花中君子、天香。兰花的形态素雅,花香袭人,是名贵花卉之一,深得人民喜爱,无论是单株或是成片种植,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药用价值:
兰花种类很多,在药用植物学记载中就有122种,如四季兰,金草兰,拖鞋兰等。在古代《神农本草经》、《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中医药书中,对兰花的药用功能都有记载,如天麻、三棱虾瘠兰、绿花勺兰、黑节草、石斛等大部分品种的兰花,都是上好的中草药,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
现代社会中,竹叶兰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和消炎利尿之功效;白及,用其假鳞茎入药,能消肿、止血、补肺,生肌止痛,润肋行力;流苏虾脊兰,能清热解毒,强筋壮骨;独蒜兰可治疗肝脏疾病等。
食用价值:
兰花既可用来***花酒,也可以腌制、凉拌及***花茶等。印度喜马拉雅山山麓盛产野生的喜姆比兰,当地土著把幼嫩的假球茎加以切块,调理成美味的佳肴。日本京都也有人将春兰晒干淹渍成“兰花茶“装罐出售,其香气风味独特。在其它地方,还有利用兰花***的面条、饮料等食品。
香用价值:
用兰花制成香味料,如“梵尼拉香精”,它是饼干,冰淇淋最高级的天然香料。梵尼拉香精是利用原产在墨西哥的梵尼拉兰果实经发酵后制成,目前我国也有大量栽培。
物种价值:
兰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家族之一,全世界有近2万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中国有兰科植物1240种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但是目前,兰花中的一些名品已经濒临绝迹,其物种价值应该得到大家的保护。
文化价值:
兰花的文化价值总的来说是由兰花的兰本体文化和兰花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兰花的衍生文化构成并体现出来的。兰花的文化社会价值包括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伦理价值等,包括积累创造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化等独特功能,这是兰花的根本性价值。
认识价值:
兰花文化就是特定的社会个体、社会团体在不同的历史人文背景、地理条件、经济基础、社会阶层等综合因素下,在接触兰花的过程中,通过自身体会和总结而得到的审美哲学和意识形态。它是在客观条件下,对兰花及其相关事物的主观体会。
人类认识兰花的漫长过程,也是兰文化从起始到发展的过程。广义的兰文化是指人类与兰花相关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是指人类在采兰、养兰、赏兰过程中,特别是在赏兰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价值取向。
一般而言,西方国家是从兰花的形体上开始认识兰的,洋兰种类繁多,花色缤纷艳丽,花形千变万化,花形、花色、花瓣质地、花序是其欣赏的焦点。而东方兰文化以中华兰文化最为源远流长,它还孕育了日本兰文化和韩国兰文化,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兰文化。
审美价值:
人们喜欢兰花,并不仅仅是因为兰具有的那些自然的生物属性,且因为兰的绰约多姿,使人产生了美感。这种美感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深刻,就发展成为对兰的审美鉴赏。兰花特殊的怡人之美日益显现出他的审美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孕育和奠定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灵魂地位。
教育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文化从属于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兰花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涵蕴深厚,与中华民族文化紧紧相连,是高洁、典雅的人文精神和爱国、坚贞不屈的优秀人格品质的象征,是几千来中华民族文化的凝练。
兰花的高贵脱俗、秀丽多姿和阵阵幽香引得历代诗人墨客常为之吟诵绘画。我国古籍有关兰蕙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可见于《诗经》。孔子曾赞兰花“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并誉之为“王者之香”。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在《离骚》中以兰花比拟品格的高洁:“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它如《左传》、《越书》、《楚词》、《蜀志》、《晋书》等对兰花均有记载。
这些名句被广泛地袭用、传播,并在儒家的各种典籍中被广泛地作典故引用。正是历代文人们的借物抒情、借物言志,给兰这种植物披上了独具人类情志的色彩,使兰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的理想内容、感***彩的文化观念,成为一个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伦理价值:
随着社会历史不断的向前发展,社会物质财富也在不断的积累,人们的精神财富也在不断地充实提高,兰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认可。人们把对兰花美感的追求,用文化的方式从自身的社会中反映出来,借兰花的魅力,抒发自己的情怀,并把兰文化与做人的情操、做人的道德标准联系在一起。
如今,兰文化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人类之生活价值、精神价值,乃至道德培养价值。与此同时,兰花文化也不断发展,日益丰富起来,从兰文化历史的角度看,有古代兰文化、兰文化传统和当代兰文化,从兰文化的载体角度看,有古籍中的兰文化、田野中的兰文化、兰花的草根文化等;从兰草主体角度看,有兰草本体文化、兰花衍生文化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兰花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