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世上有苦难「这世界谁有苦难」

  • 生活
  • 2023-05-11 14:07

大家好,关于你们在世上有苦难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世界谁有苦难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上帝对恶人的下场

对于不悔改归主的人,他们的结局就是地狱了。

上帝给每个人机会和时间,等待并呼唤人类,并赐下独生子耶稣基督受死来赎人类的罪,接受耶稣基督救恩并且竭力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将来就能进天国。上帝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悔改不再行恶,努力进天国。可是,有的人并不接受这份救恩,还有的人接受了,但做不到竭力遵行上帝的旨意;还有的遇见环境不如自己的意,就对上帝失望而离开了。

很多人并不明白信主的真正意义,有的想从上帝那里得着眼见的好处,可是没得着,就离开了,遇到点困难就了,这样的人其实根本不信。真正信的人明白其实信上帝,最终就是为了将来进天国,不下地狱,而不是世上的好处。主耶稣说,你们在世上有苦难……这很直白的说基督徒在世上的日子并不是一帆风顺,会见到环境,苦难甚至是逼迫,但是靠着主就能胜过一切。上帝不吝啬,一个人能够先求上帝的国和上帝的义,他所需要的上帝自然会给他,他有环境向上帝祈求的时候,上帝也必垂听他的祷告,但并不一定按他的意思去做,因为上帝知道怎样做才是为他好。

有悔改的机会而不悔改的人,自然也得不着上帝的国,不跟从主耶稣(上帝)的,就是跟从撒旦了,跟从撒旦的结局就是地狱了。

很多不信的人不爱听基督徒说不信上帝就要下地狱,但事实就是如此。即便现在有很多人都不信,将来所有的人必看到主耶稣再来审判那一天。

所以,我作为一个基督徒对所有看到这个信息的人说,悔改归向上帝吧,福音临到你们了,但你们是否接受,就是自己的选择了。我真心希望你们能够接受主的救恩,愿上帝赐给你们一颗受教的心,智慧的心,能够认识神。

人生在世为什么有苦难?

人生在世,总是离不开苦难。只要你拿起每天的报纸或收听电台的新闻广播,就会发现天南地北的芸芸众生都在遭受着各种苦难。人生的苦难原因很多,我们可以整页整页地罗列出一大堆来。然而,我们的问题乃是要深究寓于苦难背后的根源。综观圣经,苦难主要由于:

1、超自然能力的撒但兴风作浪。撒但总要借着苦难攻击人,伤害人,叫人远离上帝。人们在罹受痛苦时,常常会责备上帝。这岂是上帝的过错吗?(耶29:11):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

2、人对上帝的叛逆和深寓于人心中的罪恶所引起的。试问:当今的人类有多少苦难是由于践踏人权的法西斯主义或人与人之间的倾轧所招致的呢?叛逆上帝的专制独裁者们在有恃无恐地祸国殃民,并侵害周边国家的百姓。

3、人违反了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上帝为治理整个宇宙设定了某些颠扑不破的自然法则。人若违反这一规律,必会带来难以名状的痛苦。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无形中加剧了人类遭受的痛苦,汽车工业的繁荣兴盛造成了交通伤亡事故频频发生,工厂和汽车排出的废气和烟雾污染了我们的空气。所有这些当代文明成了人类苦难滋生的温床。

4、上帝的管教。上帝爱的管教使他的儿女灵命更加成熟、老练。(罗5:35):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人类所经受的苦难都是暂时的。当耶稣再临这个世界时,一切的苦难都将消逝。

在世上为何有苦难?

谈苦难

很多时候,苦难,就像洗过的衣服,并没有那么苦,那么难:其中,有不少“苦者自苦,难者自难”的水分。

人生的苦难,究其来源,可分为外苦,内苦,双苦。苦难从外来,而非生于心,谓之外苦;由心起,而非生于外,谓之内苦;既从外来,又由心生,谓之双苦。

外苦的人,旁人觉得他(她)苦恼,而内心并不苦;约莫有三类:后人眼中普遍辛苦的前人;遭逢苦难,不以为意的人;乐在其中,虽苦不苦的人。——这样的人,即便再苦、再难,也不必外人相助,更无需寻求解脱。

内苦的人,心中苦恼,而旁人觉得他(她)不(该)苦;一言以蔽之,便是“本该幸福,自寻苦恼”。这样的人,大抵如下:前人眼中普遍安逸的后人;生活太顺,不解幸福的人;无风起浪,胡乱折腾的人;抑郁悲观,心理脆弱的人;欲壑难填,不知满足的人;痴迷于物(人),求而不得的人;苦在其中,虽乐不乐的人。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内苦的人,往往道德缺乏、心中空虚——人而如此,则轻如飘絮,薄如浮萍,容易在滚滚红尘中迷失自己。

《菜根谭》有云:“世人为荣利缠缚,动则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渔歌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耳。”内苦的人,自设藩篱,自挖坎阱,自己不易解脱,旁人也难以救助。自苦还须自渡,自害还须自爱;唯有自撤藩篱,自填坎阱,注重补短行长,才能免于沉沦。

双苦的人,旁人觉得他(她)苦恼,内心也苦恼。这样的人,大抵有两种:遭逢苦难,为其所困的人;贫贱无成,渴望富贵的人。与内苦相比,双苦更易克服:自己容易使力,旁人也容易助力。

人生的苦难,考其去路,有可克服与不可克服之分。苦难有大有小;而个人对抗苦难的能力,也有高有低:若尽心竭力,仍不能脱离苦难;那苦难,便是不可克服的。目前而言,不可克服的苦难,最典型的,当数身体残疾。

要想不苦,唯有去苦。去苦之法,无非两种:去外之苦难;去心之苦恼。人生没有无解的苦难:即便是不可克服的苦难,也有应对之策。——尽力降低其带来的损伤,并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争取使其从双苦,变为外苦。

——必定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人生若没有苦难,那该多好!

《菜根谭》有云:“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畏惧苦难的人,必非强者;厌恶苦难的人,必非豪杰。

寒余衣更暖,苦后食尤甘。真的豪杰,不刻意谋求苦寒,也不过于讲究甘暖;逆来则顺受,苦去而益存。对其而言,苦难,既有利于道德的提升,又有助于功名的建立,更有益于幸福的探求。

常人的一生,没有重大的苦难,不为坏事;但是,若苦难既轻又少,绝非好事。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无苦必无乐,无祸必无福。而幸福,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并非生活本身。换而言之,生活如同食物,本无甘苦之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莫不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长久处于某种特性的环境中,对这特性的感知,便会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人类最是如此。

所以,久甘则不知甘苦,久暖则不识暖寒。始终幸运而未曾不幸的人,并不幸福——这外人眼中的幸福,对其而言,不过是生活所固有的特性;或者说,他(她)们感知幸福的能力,已经显著减退,甚至丧失。

人生太顺,若无悲天悯人之心,不能思人之所思,苦人之所苦,则难以感受到幸福的滋味。若幸灾乐祸,通过对比旁人的不幸和自己的幸运,来获取快乐——那么,这快乐,本质是悲哀,而非幸福。

苦难与人类,如影随形;除非没有追求幸福的人,人类的苦难才会终结——这要么是在人类诞生之前(初),要么是在消亡之后。

苦难随着人类的衍化,呈现出外苦—双苦—内苦的衍化趋势。人类存在的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且发展缓慢,外苦的人,多于双苦与内苦:形体多劳多苦,而心智尚未开化;即便心智开化,贫富差距也不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功名富贵的差距逐渐拉大:社会底层的人,羡慕中层;中层的人,羡慕上层。而羡慕,是自苦的重大来源;由此使得无数的外苦,转化为双苦。人类存在的中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双苦的人,多于外苦与内苦。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外苦的人,越来越少;内苦的人,越来越多;而双苦的人,先增多,后减少。人类存在的晚期,社会生产力非常发达且进展缓慢,内苦的人,多于双苦与外苦。

在外苦即将成为历史之时,几乎全人类都是幸运的——但是,取而代之的,不是幸福,而是悲剧。没有不幸的人,便不会有幸福的人;没有外苦的世界,不是天堂,而是地狱。到那时,人们将因难以排遣的内苦而自杀;或者为了谋求快乐,而互相残害——不出意外,这便是人类必然的消亡方式。

社会生产力发展得越快,人类的末日,便到来得越早。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许多人批判老聃庄周,“想开历史的倒车”;殊不知,人类的最高智慧,远非他(她)们可以解悟。

信徒在苦难中的喜乐

信徒在苦难中仰望神,将主耶稣的话语存放在心里:【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知道“在世上有苦难”,但是主耶稣“已经胜了世界”,这苦难只是暂时的,因为我们活着有盼望,心里就充满了平安和喜乐,就感谢赞美神!

在主里平安诗篇经句有吗

有。

约翰福音中写到,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我将这事告诉你们,是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