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连翘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副作用」

  • 生活
  • 2023-05-17 10:29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连翘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连翘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副作用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甘草片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功效、作用: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

5、甘草片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

6、甘草片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禁忌:

1、甘草片的主要功效就是治疗咳嗽、回肠炎、口腔溃疡以及胃溃疡等等疾病。甘草片的使用***有很多,可以直接入药服用,也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不过由于甘草具有微量的毒性,所以服用的时候千万不要过量,并且最好也不要长期服用,避免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

2、长期大量的服用,容易导致身体对于这种药物出现依赖。所以,建议日常服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科学服用。

3、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甘草药材性状:

1、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到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2、胀果甘草: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3、光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甘草药用价值高泡水喝需注意这些事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甘草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板蓝根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烂喉丹痧等疾病。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欢迎阅读。

功效作用

1、板蓝根治流脑:板蓝根、大青叶煎剂,对脑膜炎双球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用大青叶、板蓝根各25克、甘草15克,煎水饮,连服3--5日,对流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板蓝根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山茨菇各一两,连翘八钱,甘草六钱,青黛一钱(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全展选编·爱国卫生》)

3、板蓝根治肝炎:板蓝根一两。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4、板蓝根治天行大头热毒。《本草述》

5、板蓝根治腮腺炎:板蓝根30克,煎水服用,连服5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腮腺炎发热肿痛时可用板蓝根30克、野菊花15克、银花10克,煎水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板蓝根30克、贯众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与腮腺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服用,可防止传染。

6、板蓝根治流行性感冒: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7、板蓝根清火解毒,凉血Z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中药志》

8、板蓝根治病毒性肝炎:流行期间可用茵陈、板蓝根、贯众各15克,水煎服,每日二次,防治。

9、板蓝根清热解毒,辟疫,杀虫。《本草便读》

10、板蓝根治乙脑,流感,流脑,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广西中草药》

11、板蓝根治感冒发热。《上海常用中草药》

12、板蓝根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一两,甘草三分(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阎氏小儿方论》)

13、板蓝根治红眼病:板蓝根30克、蒲公英9克、生甘草6克,加水煎服,可以预防红眼病。蒲公英9克、野菊花6克、板蓝根9克、黄连3克,煎水,熏洗,每日3--4次,对治疗暴发性红眼病效果极佳。

14、板蓝根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分类草药性》

15、板蓝根治天行热毒。《日华子本草》

16、板蓝根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一钱,僵蚕、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17、板蓝根治肝炎,腮腺炎。《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18、马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现代实用中药》

食用***

羌活板蓝根茶

材料:羌活15克、板蓝根30克。

做法:将羌活、板蓝根加水煎汤,去渣取汁。

功效:清热解毒、预防流感。

板蓝根干糖浆

组成:板蓝根160两、淀粉35两2钱、糖粉38两4钱、菠萝香精油4钱7分。

制法:上将板蓝根粉碎,用热浸法提取二次,浓缩为稠膏。取淀粉置搅拌机内,加入放冷后的.板蓝根稠膏,随加随搅,将糖分3次加入,再将菠萝香精油用适量酒精稀释,喷洒入内,拌匀,然后制粒,塑料袋封装。每袋装10g。

用法:成人每服半包,儿童减半,温开水冲下,每4小时服1次。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预防麻疹。

主治: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板蓝根银花茶

材料:板蓝根30克、银花10克、薄荷5克。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放人沙锅内,加水煎沸,取汁,代茶饮用。

用法:每日1剂,分3次饮服。连服3-10日痊愈。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腮腺炎伴有发热。

板蓝根炖猪腱

材料:板蓝根8克、猪腱60克、姜1片、蜜枣半粒。

做法:清洗猪腱(即猪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板蓝根片,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保温至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功效:板蓝根煲猪腱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并可增强人体抵抗力,对外来的病菌侵袭有一定功效。

土牛膝板蓝根饮

材料:土牛膝15克、板蓝板15克。

做法:将土牛膝、板蓝根分别拣去杂质,洗净,晒干后切成片,同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中火煎煮2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放入容器即成。

板蓝根野菊花汁

材料:板蓝根30克、野菊花10克。

做法:板蓝根拣去杂质,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片,与洗净的野菊花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水,中火浓煎2次,每次30分钟,合并2次滤汁即成。

茵陈板蓝根汤

组成:茵陈45克、板蓝根30克、栀子10克、龙胆草6克、大黄15克、鸡骨草15克、白芍14克、元胡10克、丹参15克、车前子15克、鸡内金10克。

制法:每日1剂,水煎浓缩至2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10天为1疗程。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舒肝活血。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板蓝根解毒汤

组成:板蓝根20--30克、连翘20--30克、茵陈20--30克、蒲公英15--20克、丹参15--20克、白茅根15--20克、当归12--15克、龙胆草6--9克、焦三仙各12克、甘草6克。

制法:水煎2次,分3--5次服,每日1剂。7岁以下小儿剂量酌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活血养血。适用于小儿急性肝炎。

加减:体温超过38.5℃者加柴胡、葛根;恶心较重者加半夏、藿香;黄疸指数高于60单位者加金钱草,或加赤芍、葛根;经治疗SGPT下降,黄疸消退,而麝浊、麝絮明显阳性者(TTT9单位以上,TFT(++)以上)主方中去蒲公英、龙胆草、茵陈、白茅根,加黄精、郁金、泽泻;服主方一个月SGPT仍未降至正常者,主方中去丹参、当归、龙胆草,加葛根、升麻、白芍。

板蓝根射干蜜饮

材料:板蓝根15克、射干10克、蜂蜜15克。

做法:将板蓝根、射干洗净,入锅,加适量水,煎煮2次,每次20分钟,合并滤汁,待药汁转温后,调入蜂蜜即成。

板蓝清肝茶

组成:板蓝根30克、茵陈15克、炒黄柏9克。

制法:上方药量加大15倍,研为粗末。每次用50--60克,放入保温瓶中,冲入沸水泡闷15--20分钟后,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7--10天。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退黄。

主治:传染性肝炎,恶寒发热,倦怠乏力,身目黄染,纳差,小便短赤如浓茶,舌红苔厚腻,脉滑数。

宜忌:原有溃疡病者宜食后饮用。

按语:板蓝根性味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本方以板蓝根为主清热解毒,佐以茵陈利湿退黄,黄柏苦寒燥湿泄降,针对传染性肝炎湿热蕴结的病机。本方苦寒太过,故易伤阴耗气,碍脾伤胃。溃疡病按中医辨证多属虚寒证,不宜应用本方。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板蓝根小三阳保肝茶

组成:茵陈15克,郁金、丹参各9克,板蓝根12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退黄。

宜忌: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严重障碍的病人慎用。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用药禁忌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板蓝根。

1、体质素虚,经常感冒者忌服板蓝根。

2、慢性胃肠炎患者忌服板蓝根。

3、低血压、精神不振者忌服板蓝根。

4、过敏体质者忌服板蓝根。

5、患血液系统疾病者忌服板蓝根。

6、是药三分毒,板蓝根也不例外。板蓝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板蓝根属寒凉之品,虽无中毒的报道,但也不可滥用,健康人,特别是老年人、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长期单味服用板蓝根,以免伤及脾胃甚至引发其它疾病。

7、其他如患有胃下垂、消化性溃疡、甲状腺机能减退、心律失常等疾病,也要慎用。近年来,有关板蓝根所致的过敏反应,如消化系统、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已有不少报道。过敏反应表现为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腹泻、腹痛、面色青紫、四肢麻木,或皮疹等,严重者还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哪些人适宜食用黄芩

1、黄芩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2、临床应用: 

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3、禁忌:

《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4、适用人群:适用于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急性菌痢,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治疗传染性肝炎,治疗传染性肝炎,治疗高血压病等患者。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欢迎阅读。

黄芩的功效:

黄芩又叫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炮制分黄芩、黄芩片、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功效分类:清热药。

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炮制:黄芩、黄芩片、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泻火解毒,止血,清热燥湿,安胎。

主治:用于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主治

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黄芩的作用:

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黄芩有清热安胎作用,黄芩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黄芩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1、黄芩与续断均有安胎之功,用治胎动不安。

黄芩药性寒凉,清热泻火,安胎,用治胎热所致的胎动不安。

续断药性微温,补肝肾,安胎,用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胎动不安。

2、黄芩分枯芩与子芩:

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

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1、黄芩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

2、黄芩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

3、黄芩泻肺火,降隔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4、黄芩治慢性气管炎:黄芩、亭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8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5、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6、黄芩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芥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

7、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调)

8、黄芩治肝热生翳,不拘大人小儿: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未。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吃,温汤送下,日二服。忌酒、面。(《卫生家宝方》)

9、黄芩安胎: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未,粥丸,服。(《丹溪心治》)

10、黄芩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11、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胳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人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侮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2、黄芩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莽,酒浸透。晒千为未。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13、治眉眶痛,属凤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未,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14、黄芩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未。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

15、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细未,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16、黄芩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未,酒服。(《怪证奇方》)

黄芩用药禁忌:

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脾肺虚热者忌之黄芩。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

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