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反什么中药,防风的中药作用

  • 生活
  • 2023-05-17 10:32

大家好,关于防风反什么中药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防风的中药作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中药防风有哪些功效

【中药名】防风

【拼音】Fáng

fēng

【基原】

Umbelliferae

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中药材防风应用】

1.

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伍荆芥、羌活、独活等;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与羌活、藁本等同用;治风疹瘙痒,多配伍苦参、荆芥、当归等。

2.

用于风湿痹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常配合羌活、桂枝、姜黄。

3、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等症。本品入肝经,有祛风解痉之效。常与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同用,如玉真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中药防风的资料

防风,古代传说中部落酋长名;也是一种药草的名字,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生用。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应用】

1.

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伍荆芥、羌活、独活等;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与羌活、藁本等同用;治风疹瘙痒,多配伍苦参、荆芥、当归等。

2.

用于风湿痹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常配合羌活、桂枝、姜黄。

3.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等症。该品入肝经,有祛风解痉之效。常与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同用,如玉真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使用注意】凡燥热、阴虚血亏、血热动风者慎用或忌用。

【性能特点】本品辛甘微热,入膀胱,肝,脾经。其性升散,善行全身,以祛风为主,为治风之通用品。

中药里的防风起什么作用?防风能除风湿吗?

防风是《中国药典》收载中药,具有有法定标准,说明防风是一个被广泛应用,具有临床价值的一味中药。防风属伞形科植物,入药的为防风植物的干燥根。【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可见防风具有祛除风湿之功,同时止弊痛。

防风,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内经》曰∶风为百病之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称防风治周身之风,乃风药之统领也。可见古人对防风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我举几个例子:

1、《本草汇言》: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药也;2、《本草正》:防风,用此者用其气平散风,虽膀胱脾胃经药,然随诸经之药,各经皆至;3、《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4、《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等等,书中记载的防风的用途还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览。

防风在现代中药制剂也有广泛应用,比较经典的中成药制剂有:

防风通圣丸(颗粒)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组方十七味药,其中便用到了防风、荆芥穗、薄荷、栀子、黄芩等,便是取防风辛散微温,甘缓不峻,善祛风解表胜湿只之功。

玉屏风丸(颗粒、胶囊、滴丸、软胶囊、口服液等)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㿠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组方:黄芪、防风、白术(炒),方中防风走肌表而散风邪,是为佐使药。有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

九味羌活丸(片、颗粒、口服液、软胶囊等)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组方: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方中羌活辛苦性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故为君药。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与苍术同为臣药。

在回答涉及中药的问题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拓宽了我对每一味中药认识,同样一味药与不同的药材相组,却起到不同的功效,让我感受到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越发觉得现代我们对中医中药在运用过程中是否遵循了中医理论是影响中医中药疗效的关键。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认识,并去粗取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发掘并发扬光大,让中药真正的为我们所用。

防风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中医药常用的处方药。性味与归经为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功效有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等。应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风湿痹症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又有止泻止血,又能祛风湿,发汗解表,能升脾阳等功效。阴虚血热火旺慎用。|

防风,是一种药草的名字,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生用。

防风功效作用: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防风可以祛风湿止痛,它常常和羌活、防己等来配合治疗风湿痹痛等疾病。

中药防风的作用是:发表、祛风、除湿。属解表药下分类辛温解表药。

1)治自汗:防风、黄芪各30克,白术60克。每服9克,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2)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防风、白芷各120克。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空心服。未愈连进三服。(《普济方》)

3)眼暴赤暴肿:防风、羌活、黄芩、黄连各30克。水煎,食后温服。(《活法机要》散热饮子)

4)治泄痢飨泻,身热,脉弦,腹痛而渴及头痛微汗:防风、芍药、黄芩各30克。每服15克或30克,水三盏,煎至一盏,温酒服。(《保命集》防风芍药汤)

5)治老人大肠秘涩:防风、枳壳(麸炒)各30克,甘草15克。为末,每食前白汤服6克。(《简便单方》)

中药防风主要治以上病症,暂时没有听过可治风湿,但它有除湿功效。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舒肝解痉的作用。

防风有解表散风寒,又可以发散风热,中医里经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头痛身痛,发热恶汗,目赤咽痛等。

防风有祛风止痛的作用,常常和其他药物搭配,用于治疗风湿痹痛。

因防风性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阴虚火旺的人不宜服用,

防风只是一位法风法汗的一位解表药,单药使用,不代表就能有除风湿的作用,得需要多位中药的搭配组合,才能起到除去风湿的作用

书方记载外,草药辩像追加一条一解毒神药。<砒霜>推而广义:血液骨髓里一切毒,可解。望秘之。勿传外人。惜惜!玉屏风散学院派未知一傻瓜!潮州风阳教秘诀!

《本草纲目》里边讲的很清楚,很多中药学医书上都有介绍。

除风湿要弄清楚是风还是湿还是寒。得找个明白的中医才能搞清楚!

中药防风怎么用

1.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2.

用于风湿痹痛: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3.

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用法用量】4.5~9g,水煎服或入丸散应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防风是中药材,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生用。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欢迎阅读。

防风的功效: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别名:山芹菜、白毛草、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韭、百种、屏风、关防风、川防风,云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的.功效,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防风的作用:

防风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防风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防风用于风湿痹痛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防风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荆芥与防风均有疏风解表作用,药力缓和,二者皆可治疗风寒表证,或风热表证。但防风祛风解表治全身疼痛的效果较荆芥好,而荆芥发汗解表之功较防风强,解表发汗,两者常同用,荆芥又可用于风湿痹痛。

1、防风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风湿热上塑损目,及脑痛不止:川芎15克,柴胡35克,黄连(炒)、防风(去芦)、羌活各50克,炙甘草75克,黄芩15克(去皮,锉,一半酒制,一半炒)。上为细末,每服10克,于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白汤送下。临卧,如苦头痛,每服加细辛1克。(《兰室秘藏》清空膏)

2、防风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防风50克(去芦头,微炒),地龙100克(微炒),漏芦100克,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10克。(《圣惠方》防风散)

3、治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防风、白芷各200克。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如牙风毒,只用茶清为丸,每服一丸,茶汤下。如偏正头风,空心服。如身上麻风,食后服。未愈连进三服。(《普济方》)

4、防风治痈疽最难收口者:防风、白芷、甘草、赤芍、川芎、归尾各10克,雄猪蹄一节。加连须葱白五根,用水三大碗煎,以绢片蘸水洗之,拭干,然后上药,其深曲处,以羊毛笔洗之。(《外科十法》防风汤)

5、防风治一切风疮疥癣,皮肤瘙痒,搔成瘾疹:防风(去叉)、蝉壳、猪牙皂荚(酥炙,去皮、子)各75克,天麻100克。上四味捣为细末,用精羊肉煮熟捣烂,以酒熬为膏,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荆芥酒或茶汤下。(《圣济总录》防风丸)

6、防风治霉菌性***炎:防风、大戟、艾叶各25克。水煎,熏洗,每日一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

7、治盗汗:防风五钱,川芎12.5克,人参8克。为细末,每服10克,临卧米饮调下。(《世医得效方》防风散)

8、消风顺气,治老人大肠秘涩:防风、枳壳(麸炒)各50克,甘草25克。为末,每食前白汤服10克。(《简便单方》)

9、防风治破伤风及打扑伤损:天南星(汤洗七次)、防风(去叉股)各等分。细末。如破伤以药敷贴疮口,然后以温酒调下5克。如牙关急紧,角弓反张,用药10克,童子小便调下,或因斗伤相打,内有伤损之人,以药10克,温酒调下。(《本事方》玉真散)

10、防风治自汗:防风、黄芪各50克,白术100克。每服15克,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11、治崩中:防风去芦头,炙亦为末,每服10克,以面糊、酒调下,更以面糊、酒投之。(《经验后方》)

12、防风治内伤生冷外感寒邪而无汗者制苍术、防风各100克炒甘草50克为粗末,加生姜、葱白水煎服。(《阴证略例》神术汤)⒂治风热咳嗽防风(去叉)、桑根白皮、甘草各100克,上三味锉碎米泔浸—宿曝干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黄蜡皂子大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防风汤)

防风用药禁忌:

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防风,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防风。

拓展阅读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介绍

防风又名铜芸、百枝,古代名“屏风,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乃风药中之润剂,能发汗能止汗,能止泻能通便。

防风的功效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膀胱经;气香升散;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疏肝解痉,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项强,目眩昏涩,风寒湿痹,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中风,麻疹难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

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防风的作用

解毗毒

如有人中砒霜之毒,则用防风一两,研成碎末,用水调服既可。非常见效。

解热

实验观察用伤寒菌混合疫苗静注使家兔发热后,用水煎剂灌胃有中等度解热效果;腹腔注射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作用可持续2小时以上。将家兔用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制成动物致热模型。Ip关防风水煎液2g/kg,以安替匹林和生理盐水作对照。防风水煎液在1-2小时内解热作用明显。

镇痛

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抗菌

水煎剂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有抑***用。防风新鲜汁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用。

抗炎

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炎症性耳廓肿胀,与荆芥同用更强。对大鼠蛋清性足肿,灌服后也有一定的抑***用。

增强免疫

水煎剂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因此,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镇静和抗惊厥

分离出藤助防风脱糖素和防风脱糖素,可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并可延长睡眠时间。

水煎剂灌胃对小鼠电休克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保护胃黏膜和解痉

藤助防风脱糖素可抑制酒精所致的胃黏膜损伤。防风脱糖素可抑制应激性溃疡。防风水煎剂能明显抑制兔肠的收缩而有解痉作用。其挥发油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而收平喘之功。

治疗肥胖症

近年来日本对本品治疗肥胖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本品对妇女肥胖确有疗效,尤其是对20~30岁妇女肥胖效果最为显著。

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本病多属外感风热,郁而化火,邪毒循经窜络于耳所致,可选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用法是取本品内服,每次6克,每日2次,或用本品原方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煎服。

治疗脑病后遗症

对流脑、乙脑、结核性脑膜炎及脑血栓等病经对症治疗缓解后,多数留有前额或某一部位疼痛的后遗症,在各种药物治疗部不见效时,可服防风通圣丸(散)治疗,每次6克,每日1次,一般在3~4天即可见效。

防风的炮制***

1、防风: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炒防风:取防风片,置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3、炭制:取防风片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外呈黑色,内呈黄褐色为度。喷洒清水适量,灭尽火星,取出,晾一夜。

4、蜜炙:取防风,加蜜炒至蜜被吸尽,放冷即可。每防风片1kg,蜂蜜0.3kg。

防风的药用价值

功效: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

采收和储藏:一般于地苛种第2年的冬季收获,如选地不当或管理不善,则需3-4年收获。采挖后,去掉残茎、须根及泥土,晒至九成干时,按粗细长短分别扎成小捆,再晒或炕干。

;

好了,关于防风反什么中药和防风的中药作用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通过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没有问题,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