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手掌参的功效与作用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手掌参的功效与作用点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补益气血,生津止渴,壮阳。治肺虚咳嗽,虚劳消瘦,神经衰弱,久泻,失血,带下,乳少,慢性肝炎。另外还治遗精,滑精,阳痿。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经、脾经、胃经。
功能:止咳平喘;益肾健脾;理气和血;止痛。
主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肾虚腰腿酸软;阳痿;滑精;尿频;慢性肝炎;久泻;失血;带下;乳少;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浸酒。
手掌参
-
药理作用
手参地下茎的水提取物对兔、犬有利尿作用,但剂量过大反能降低尿量;这是对肾脏的直接作用。对兔血压、呼吸无明显作用,对蛙下肢血管呈收缩作用,对小鼠的全身状态则呈抑***用。
手掌参
-
食用***
1、病后身体虚弱:手掌参三钱。水煎服。
2、治咳嗽气喘:手掌参二两,百合、大枣各四两。水煎。饭前服,每次半茶杯。
3、治久泻失血,白带:手掌参三钱,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八分,每天服两次。治跌打损伤:手掌参三钱,水煎服或泡酒内服。
4、治肝炎:佛手参、黄精、粉苞苣各适量,制成糖浆。每次服10~15毫升,每天三次,小儿酌减。
5、治血虚乳汁缺少:手掌参配黄芪、当归、漏芦、玉竹。水煎服。
手掌参又名佛手参,因块根形如手掌而得名,多年生草本,生长在海拔2000-2800米的桦木林、冷杉林带下,名贵药材。具有补肾益气、生津润肺、固本养生、强壮机体的功效,有不老草之称。有滋补强壮、消瘀作用,主治积血不行,跌打损伤。还可治疗疖肿等症。
手参,又名:阴阳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块茎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时白色,后呈黄白色。茎直立,基部具淡褐色叶鞘。茎生叶4~7,长圆状披针形,基部抱茎,先端渐尖。
穗状花序顶生,长6~15厘米;花多数,粉红色或淡红紫色,苞片椭圆状披针形,外花被片长圆状卵形,中央花被片内凹,侧花被片下弯,内花被片2,广卵形,偏斜;唇瓣长宽相等,菱形,三浅裂,裂片近于卵形而钝,中央裂片较长;距通常呈镰状弯曲,细长,长1.3~1.8厘米;子房甚扭曲,长约8毫米。蒴果长圆形,无柄,长约10毫米;种子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林间草地、河谷及灌丛间。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粗脉手参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块根肥厚,通常4~6掌裂,形如手掌,初生时白色,后变黄色,顶部生须根。茎直立,具叶5~7片。叶互生,长圆形或披针形,基部成鞘抱茎,向上逐渐变小,最上部叶近鳞片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穗状花序顶生,花密集,紫红色,唇瓣三角状或近菱形,先端3裂,距短于子房。蒴果,长圆形,先端尖。生于高山草地或林缘潮湿肥沃处。
手掌参,块根入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胃经。
手掌参有补肾益气、生津润肺,安神增智,滋补强壮,消瘀止血,理气止痛,解毒之功能,具有有不老草之称。
主治病后体弱,虚劳消瘦,神经衰弱,肺虚咳嗽,阳痿,失血,久泻,白带,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乳少,慢性肝炎等。内服常用量5-15克,煎汤、研末或浸酒;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附方:
1、治病后体弱,神经衰弱,阳痿,久泻;手掌参、党参、黄精各15克,炖肉食。亦可单用手掌参15克,水煎服。或用手掌参15克,白酒500克,用酒浸药7天后,饮酒,每次1盅,日服2次。
2、治咳嗽气喘:手掌参10克,百合、大枣各20克,水煎,分2次饭前服。
3、治跌打损伤;手掌参15克,水煎服或炮酒内服。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4、治久泻,失血,白带:手掌参15克,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4克,霉天服2次。
5、治疖肿:手掌参适量,研成细末醋调成膏状,外敷患处。
相传人参最早生长在太白山,被人发现后连夜逃跑,药王孙思邈带人追到长白山上,下令将其抓住倒绑双手带回,回到太白山却只剩下两只断手,就是现在手掌形的块根。手掌参是草药珍品,因被过度采挖现在野外难得一见。
关于手掌参的功效与作用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