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有什么危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先来看看血小板平均体积是什么??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代表的是外周血中单个血小板的平均体积,也就是血液中所有血小板的体积的平均数.道理很显然,若mpv偏大,那就是说血液中血小板的体积总体上是增大的;相反,若mpv偏小,那就是说血液中血小板的体积总体上是偏小的.
2.血液科临床医师是如何看待血小板平均体积这一项指标??
血液科临床医师通常不是孤立地去看待血小板平均体积这一项指标,常常要结合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来分析.因为这两项指标的变化常常是同时发生的.单单是出现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异常,尤其是轻度的异常,在他们看来,一般不具有太大的临床意义或者说病理意义.
3.血小板平均体积这一指标究竟有何意义??
我们知道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是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的,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所生成的血小板起初由骨髓中释放到外周血的时候,其体积是较大的,也就是说是大血小板(相对幼稚的细胞),以后越来越发育成熟了,体积也会随之变小,也就成小血小板了(相对成熟的细胞).这样一说,你应该可以领悟到两点:其一,外周血大血小板多了(也就是mpv增大了),直接就提示这时外周血中的血小板相对偏幼稚;其二,外周血血小板相对偏幼稚(也就是mpv增大了),说明从骨髓新释放出来的相对幼稚的血小板偏多,从而间接的提示此时的骨髓生成血小板的造血功能偏旺盛.总的来说,mpv的大小常常是直接反映外周血血小板成熟情况和间接反应骨髓的造血活跃情况.由此,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某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但若此时mpv是增大的,那么就反应此时其骨髓在加速产生血小板以补充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的不足;相反,若某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且mpv也同时减少,很明显,此时骨髓应该要加速造血小板的却事实上没有加速,这就意味着骨髓的造血功能被某种因素或疾病或药物所抑制了,也或许骨髓造血功能已经衰竭了.
4.最后来看你的实际情况应该如何正确分析??
你的mpv较之正常值轻度偏高,其原因我想有三:1.是否存在测量上的误差?也就是说,本来你的是正常的,而仪器检测结果却稍稍偏离了正常范围.这是因为现在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所测量的结果不一定是绝对的准确,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其测量结果,这里不想多说.解决的办法就是多测量几次,如果每次都高或大多数结果都高,那就可以肯定是确实的增高了.只看一次的结果有时侯会被仪器所误导.2.统计学上的误差.我们知道,大凡正常范围都是在从一大群人中测量并统计出来的,一般来讲,95%以上的正常人都是在这一正常范围内.这也就意味着,还有5%左右的人可能稍稍偏离了此一范围,可能少于也可能大于此.你是不是就正好属于这5%中的一个呢?这我也答不上来了.3.如果可以完全去除上述两种情况,那么,我想你的mpv较之正常值轻度偏高,就只有意味着你骨髓产血小板功能相对偏活跃.但如果你的外周血中血小板本来不少,此时的造血活跃又意味着什么呢?是什么原因使得你骨髓无故的增加血小板的产量呢?有一种可能要想到,就是若你的外周血中红细胞或白细胞少了(虽然血小板正常),骨髓增加造红细胞或白细胞以补充其不足,也会使得血小板的产生量同时也增加.但若你红细胞或白细胞也不少呢?进一步要查下去就很麻烦了.幸好,你的mpv变化并不是太大,查下去我看也没有多大必要了.我的建议是,你最好定期复查一下血常规,看看在一定的时间内mpv有无太大的变化,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好了.
平均血小板体积是血常规当中血小板系列的一个检测指标,它是属于血常规检查的项目之一。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出现了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这种情况往往有可能说明病人骨髓抑制,可以见于急性白血病的患者进行化疗的时候。
另外,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也有可能会出现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发生脾功能亢进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扩展资料:
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加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缓解期、妊娠晚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栓病等。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化疗期、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受伤或者其他的原因引起血管破损的时候,大量血小板会马上聚集在血管破损处,聚集成团,形成血栓,堵在血管裂口的地方;另外,血小板还会释放出促使血管收缩和血液凝固的物质,防止血液从破损的地方流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均血小板体积
在临床引起该值降低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受损,巨核细胞不能正常分裂生成血小板,导致平均血小板体积降低;
第二、白血病,约有一半的白血病患者会出现平均血小板体积降低。
对于白血病的治疗最常用的就是采用化疗的方式,消灭骨髓中增殖的白血病细胞,当病情得到控制以后,血小板平均体积也可以恢复到正常。
扩展资料:
如果说血小板受到了破坏,就会出现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的现象,比如说一些骨髓造血系统方面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如果出现了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建议进一步到血液科明确检查,可以了解疾病是否严重,然后再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血常规中,主要看的几个指标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正常的血小板在100-300×10^9/L之间。血小板低时,首先要查清血小板低的原因,如再障、白血病、化疗、感染、药物影响(如肝素、利福平、头孢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查清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再障可用环孢素或者骨髓移植,白血病病情控制后可恢复,药物影响需要停用使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脾亢可行脾切除等,需要完善相关检查,专科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平均血小板体积
好了,关于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有什么危害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通过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没有问题,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