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望夫石的传说)

  • 生活
  • 2023-05-22 12:56

很多朋友对于望夫石和望夫石的传说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望夫石”是什么意思?

“望夫石”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因思念大禹,日久所化成的石头,后表示对丈夫思念深切或坚贞的妻子。

禹为了找到治水的良方,他不辞千里跋涉,从黄河流域来到了淮河边上的涂山。最终禹凭借一片坚贞,从涂山氏国酋长蒙那里得到秘藏的《水经图》,同时赢得了蒙之爱女的芳心。蒙之爱女也就是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载的“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禹娶了涂山氏女,婚后不久便离家治水去了,一别十三年不回家园。禹采用疏导的***治水,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一路引向了黄海。为了疏通淮河,禹劈开荆、涂二山,从此这两座山便夹淮河而对立了。

而此时他的妻子涂山氏也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从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就此流传。

涂山氏女日夜向丈夫治水的方向远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见禹的归来。她朝思暮想,最终精诚所至,化作一块望夫石,端坐在涂山的东端,后人把它叫做启母石。而涂山氏女这一望,就望了4000多年。

扩展资料:

“望夫石”的其他传说

元朝末年,连年天灾人祸,老百姓是苦不堪言。在太平镇上有一位叫郭勇的青年,年方一十八岁,刚娶了邻村田家埝头的一位十六岁的田姓女儿为妻。过门三天后,郭勇对妻子长叹一声说:今民不聊生,民难安宁。与其在家活受罪,到不如去参加军打天下,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我的主意已定,我走后,二位老人就全靠你了。田氏虽年轻,但她深明大义,看到丈夫有报国为民的壮志,尽管感到难受还是答应了。且说:“你放心吧,家里二老有我照应,你在外征战,要多加小心,保重身体”。

第二天,丈夫就走了。媳妇送别难舍难离,丈夫头前走,媳妇后边送,走到山根了,丈夫说:“送君千里,总有别,你快回家吧”。媳妇说:一别不知哪年能见面,我再送一程吧。

郭勇越走越远了,田氏为了看见丈夫,顺山坡越登越高,一直攀上了山顶,丈夫的影子由大变小,直到消失了,她才含泪慢慢地走下山来。自郭勇走后,田氏每到初一、十五,总是到山顶上对着郭勇去的方向翘首远望一会儿,然后或挖野菜或拾柴禾,在山上转大半天,方才回家。

丈夫走后,田氏早起晚眠,勤俭持家,农忙时下坡耕种锄割,农闲时在家纺织做饭。一个小脚女人支撑起全家的重担实在不是件容易事,更何况在一个灾荒连年年代。无论家里生活多么困难,她总是做两样饭,好点的给公婆吃,差的留自己吃,把二老照顾的无微不至。

这一年,春三月秋三月,滴雨没下,地里的庄稼颗粒没收。圈里的粮食已不多了,她就只给公婆做饭,自己吃点野菜充饥,粮食断囤了,田氏媳妇挎起竹篮走村串户要饭。跑一天,来到家里,把要来的饭挑出好一点的给公婆吃,孬的留自己吃。

媳妇的孝心,公婆时常被感动得落泪,街坊邻居无一不佩服的。在漫长的饥寒交迫岁月里,田氏公婆终因年老,加上盼儿心切,生活艰难病卧不起,相继死去。媳妇为了让公婆在黄泉之下也能向远处张望儿子归来,就把公婆的尸体背到山顶上埋葬了。

公婆死后,田氏饭不吃,水不喝,一直站在山上,看着远处盼望丈夫归来。但终究还是没能把丈夫盼来,最后站在山上死了,尸体渐渐变成了石头。

后来太平镇的人们想起田氏,无不爱慕、敬仰。为纪念田氏的事迹,让后人仿效孝敬老人,那座山改名公婆山,太平镇改名公婆山村。而田氏变的石头人们称:“望夫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夫石

望夫石是什么意思

 “望夫石”一般指对丈夫思念深切或坚贞的妻子。

望夫石是一段神话故事,主要讲解一位女子常年在那里等待自己的丈夫,但丈夫却迟迟未归。自己便在那里化作一个石头,后人取名:“望夫石”。

它反映了妻子对从役在外的丈夫的忠贞不渝的爱情,也反映了古代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望夫石》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七言古诗,歌颂了夫妻之间坚贞的爱情。原文: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译文:在等待丈夫的地方,江水滔滔不绝地流淌着。女子变成了石头,永不回首。在山巅之处,每天风和雨都在循环交替着。行人若能回来的话,那么石头也应该会说话了。

这是一首依据古老的民间传说写成的抒情小诗,前四句共同绘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动感人的图画。第五句描绘出望夫石经久不变的品质,第六句对望夫石在丈夫归来后展开想象。

望夫石一般指什么意思

“望夫石”一般指对丈夫思念深切或坚贞的妻子。《望夫石》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七言古诗,歌颂了夫妻之间坚贞的爱情。

原文: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上头日日风复雨。

行人归来石应语。

译文:

在等待丈夫的地方,江水滔滔不绝地流淌着。

女子变成了石头,永不回首。

在山巅之处,每天风和雨都在循环交替着。

行人若能回来的话,那么石头也应该会说话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王建居于武昌时根据当地传说以及望夫石石像所作的一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依据古老的民间传说写成的抒情小诗,前四句共同绘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动感人的图画。第五句描绘出望夫石经久不变的品质,第六句对望夫石在丈夫归来后展开想象。

望夫石的典故

典源出处

《初学记》卷五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

释义用法

传说古代有女子送丈夫远行,站在山头望夫归来,竟至身化为石。这种传说在许多地方都有流传,如辽宁兴城有传说是孟姜女化的望夫石,湖北武昌、宁夏德隆、江西分宜等等也有托名的望夫石。后以此典表示女子对丈夫的坚贞和思念。

用典形式

【化石】唐·李白:“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山头石】唐·白居易:“生作闺中妇,死作山头石。”明·刘绩:“君为塞下土,妾作山头石。”明·高启:“愿身不化山头石,化作孤飞精卫禽。”

【化石心】唐·鱼玄机:“西看已有登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

【身化石】唐·元稹:“望夫身化石,为伯首如蓬。”

【望夫石】唐·李绅:“惆怅忠贞徒自恃,谁祭山头望夫石。”

【山头化石】唐·白居易:“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妾身为石】宋·陈造:“妾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化石山头妇】宋·贺铸:“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

望夫石比喻人啥意思

望夫石比喻人盼望丈夫归来。“望夫石”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因思念大禹,日久所化成的石头,后表示对丈夫思念深切或坚贞的妻子。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禹为了找到治水的良方,不辞千里跋涉,从黄河流域来到了淮河边上的涂山。最终禹凭借一片坚贞,从涂山氏国酋长蒙那里得到秘藏的《水经图》,同时赢得了蒙之爱女的芳心。

扩展资料:

历史传说

禹娶了涂山氏女,婚后不久便离家治水去了,一别十三年不回家园。禹采用疏导的***治水,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一路引向了黄海。为了疏通淮河,禹劈开荆、涂二山,从此这两座山便夹淮河而对立了。

而此时他的妻子涂山氏也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从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就此流传。

涂山氏女日夜向丈夫治水的方向远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见禹的归来。她朝思暮想,最终精诚所至,化作一块望夫石,端坐在涂山的东端,后人把它叫做启母石。而涂山氏女这一望,就望了4000多年。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