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墓出土开棺照片「虞姬墓是真墓吗」

  • 生活
  • 2023-05-22 13:0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虞姬墓出土开棺照片,以及虞姬墓是真墓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灵璧县有座虞姬墓,人们打开后为啥看了一眼便重新掩埋了?

“霸王别姬”是历史上著名的爱情桥段,令后人无不为项羽和虞姬这一对末路鸳鸯而感到伤心落泪。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在安徽省有一座灵璧县,据说此地曾经出土过虞姬墓葬,但当人们看完挖出的虞姬陵墓一眼后,便又将其重新埋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秦朝末年,随着陈胜吴广的振臂一呼,秦国各地开始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在诸多起义军当中,尤属项梁叔侄所带领的楚军最为强悍。项梁阵亡之后,其侄子项羽顺利接手了楚军的领导权,并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章邯所领导的秦军主力,自称西楚霸王。

秦国正式灭亡之后,刘项之间便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大幕,在多次交战之后,项羽最终被围于垓下,形成了四面楚歌的末路局面。眼见突围无望,在楚军帐中的项羽,只能整日与爱妾虞姬饮酒浇愁,等待着最后时刻的来临。虞姬又称虞美人,其本人是名门闺秀,不仅姿色绝佳,并且能歌善舞、善解人意,深得项羽宠爱。虞姬知晓项羽的心性,深知他不可能向刘邦屈膝投降,故此在汉军发起总攻之前,便与项羽深情的诀别,以宝剑横于项上自刎而亡,演绎了一段凄婉动情的爱情故事。

自古以来,人们便对霸王别姬爱情故事传唱不已,并为虞姬的红颜薄命产生了无比怜惜之情。不过在史书之中,虞姬似乎只是历史传奇中的一个匆匆过客,书中内容对其记载较少,甚至连其本名、种族、出生地以及生卒时间,都未加详细说明,只是如昙花一现般出现在项羽的人生之中。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如此凄婉的叹息中,虞姬缓缓地倒在项羽的怀中,并从此成为了一具冰冷的尸首。正是因为虞姬凄惨地殒命,以及其身世的神秘,致使后世一直在猜测虞姬埋骨地在哪里。

历史上的虞姬真的是个不祥人吗?

历史上没有将虞姬作为不祥之人看待。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yú) (一说姓虞) ,生卒年、出生地、结局等均无定论,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

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

文史记载

史书中对虞姬的记载的较少,甚至连本名、种族、出生地、生卒时间、与项羽相识的时间、与项羽相识的过程最终结局全都没有记载。西汉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仅记载道:"有美人名虞。"因此后来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是有人推测"虞"是美人的名;二则推测"虞"是美人的姓,《辞源》备有此说。而"虞姬"则是后人对其的称呼,关于"姬"这个字,也有一定的说法,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姬"就是她的姓;二则是"姬"是古代妇女的美称。虞姬的姬可以归为第二义,即美称。总而言之,人们只能得知虞姬的姓名与"虞"字有关,而她的真实姓名,却成为了一个谜团。

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

此时,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史称《复垓下歌》或《和垓下歌》。此诗《史记》、《汉书》都未见收载。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则加以引录,始流传至今。《楚汉春秋》为汉初陆贾所撰,至唐犹异。刘知风、司马贞、张守节都曾亲见,篇数与《汉书·艺文志》所载无异。本诗既从此书辑出,从材料来源上说,并无问题。有人认为汉初不可能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颇疑其伪,但从见载于《汉书·外戚传》的《戚夫人歌》及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的《长城歌》来看,可知秦汉时期的民间歌谣,不乏五言,且已比较成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考史》认为此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五言诗,认为其在中国诗歌史上地位之重要,但仍待更多证据证实。

人物影响

成语

霸王别姬(bàwángbiéjī),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姬是指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长达四年的战争。最后项羽在乌江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最后自刎身亡。

人物争议

正史未记载虞姬的出生地、墓地、民族等信息,以下均为民间流传说法:

出生地

1、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颜集镇人

沭阳县颜集镇为虞姬故乡,境内有虞姬沟蜿蜒半境,此沟因人得名,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沭阳,隶属江苏省直管县,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据《江西吉安庐陵项氏家谱》记载:虞后生时五凤鸣于宅,异香闻于庭,生于丁丑(公元前224年)卒己亥(公元前202年),葬彭城。沭阳民间关于虞姬的传说佳话也是颇多。据介绍,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民国期间沭阳当地曾对虞姬庙进行修建,后该庙在抗战期间毁于战火。

2、今江苏苏州常熟人

楚国灭亡后,项羽自幼便随叔父逃亡至会稽郡吴县(今苏州),并后来在苏州一带率领江东子弟起义。项羽结识虞姬,虞姬为今江苏苏州常熟人,常熟别称虞城,有虞山,今是著名的虞山风景区,虞姬即出生于常熟虞山脚下一个村舍--虞溪村里。

墓地

灵璧墓

灵璧城区东、宿泗公路南侧,有一片终年常绿的树林,树林中有一座古墓。墓基隆起,碑石林立,静穆凝重。这就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虞姬墓。园内有陈列室,陈列室采用砖木结构,粉墙小窗,青灰色小瓦,内进雕梁画栋,结构巧妙。

虞姬墓。墓侧曾建有虞姬庙,庙内塑有项羽、虞姬像。相传虞姬性情温柔,知书达礼,深得项羽喜爱。虞姬自刎后,项羽带着她的尸体,向南驰走,不料汉兵追至,项羽无可奈何地丢下了虞姬的尸体。项羽突围后,虞姬的尸体被来不及突围的楚兵移葬于"霸离铺"东2.5公里处,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虞姬村"。这即是虞姬墓的来源。

定远墓

位于安徽定远二龙乡

虞姬的墓现在挖掘到了吗?

虞姬墓之迷楚汉交兵,垓下之战,项羽陷入“四面楚歌”之中演出了一场“霸王别姬”的悲剧。虞姬死葬在哪里?在历史上就有过争论:一说葬在灵璧东15里虞姬墓(见明《宿州志》)一说葬在定远东南60里嗟虞墩(见明《和州志》)。民间相传虞姬身首异葬,灵璧葬身,定远葬头。一个围绕虞姬葬在灵璧还是葬在定远的“虞姬墓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一致看法。文革期间,灵璧虞姬墓遭到严重破坏,冢土被削去大半,墓地和墓葬情况大部分暴露出来,现将当年笔者所见到的墓地和墓葬情况,实录如下,愿为当前的“虞姬墓辨”提出一个形象的考据。一、棺是用4块也可能是5块(因挖出头部后即接到上级指示不准挖掘,随即覆土掩埋,尸身一下情况和足部是否有一块石板堵头尚不得而知)厚薄不一、长短不齐长约2米板凑合而成,棺呈三角形。边长平均180公分,石板厚平均约30公分,现存在墓前的一块长方形板,是棺的前堵板,棺内淤满黄土,不见有被盗的痕迹。二、一只头骨已成粉状,它与身骨相连一口牙齿还粒粒可数。头部殉品只有两只凤形耳饰还较为完整。因清出后未及清除泥土,即被哄抢而去,未能看到它是什么质地,藉此希望现在保存这付耳饰者能把它献给国家,作为文物加以保护。三、在石棺北约3米处有一典型的汉式祭台:一块长约2.5米、宽约1米的青石板上,中间放一个腹部刻有汉纹,具有汉代风格的石质鼎式炉。四、在棺以北、以东和以西(以南未掘情况不知)约30米,还可见断断续续用汉砖砌成围墙的墙基。现在,当地许多居民家中还保存有和墓地墙基同一模式的汉砖。在墓地四周还可见汉瓦的残片,这说明墓葬四周在汉代就有围墙或其他建筑物加以保护。综合上述所见,可以证明:现在灵璧虞姬墓是这样一座墓葬:死者是一位女性,孤身葬,身首相连。她死于汉代,安葬时因战乱或其他特殊原因,未来得及置备棺材和冥器(汉时重厚葬,一般墓葬皆有或多或少冥器殉葬),只是临时找来几块石板,凑合着遮体。安葬的不久,即在汉代人们就认为:这一位死者是值得尊敬或值得纪念的人物,于是在墓地建立一个祭祀(纪念)台并建起围墙或其他建筑物,以便保护墓地和接待到这里的游客。这说明灵璧这一墓葬,早在汉代就成为世人瞩目之处。虞姬死于战乱,她殉情自刎,令人击节赞叹,千古以来被视为巾帼英雄。从灵璧虞姬墓葬情况来看,它符合这一历史事实有人说,虞姬死后,项羽难舍尸骨把她的尸体或首级带到定远安葬。这种说法难以成立,因为项羽在突围前就感到虞姬是个包袱——“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不可能带着一具尸体或首级突围。揭开了灵璧虞姬墓之迷,再一次形象地证明虞姬葬在灵璧勿庸置疑。确认虞姬葬在灵璧的,在历史上大有人在:唐诗人高适、北宋文豪苏轼、南宋诗人范成大、明文豪冯梦龙、清书画家郑板桥等均到过灵璧虞姬墓地凭吊过虞姬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