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语故事100篇,儿童成语故事100篇大全

  • 生活
  • 2023-05-24 14:35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儿童成语故事100篇这个问题,儿童成语故事100篇大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有:

1、病入膏肓

春秋时,晋公患重病,派人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了一位名叫缓的名医去诊治。在缓还未到之前,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两个小孩在谈话。一个说﹔“来人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恐怕要伤害我们,我们该逃往哪里﹕“另一个回答说﹔”我们躲在膏肓的下面,看他能把我们怎样﹕”

缓到了之后,给晋公作了检查,然后摇摇头说﹔”你的病已发展到膏肓的下面了,用火炙的办法不行,用针剌也剌不到患处,服汤药力达不到,实在是无法医治了。”晋景公叹了口气,说﹔”缓是一位名不虚传的医生。”于是赏给了缓一笔厚礼,送他回国。不久,晋景公果然病逝。

2、伯乐识马

伯乐是传说中的相马专家。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马拖着沉重的车子,在弯曲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它的尾巴下垂着,蹄子磨破了,满身都是汗水,样子十分可怜。

伯乐却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匹千里马。他替这匹马没有受到很好的待遇而感到难过,就扑到马身上伤心地哭了,又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老马身上。老马也低下头来,靠在伯乐身上,仰起头大声叫唤,它知道自己遇到了了解自己的人。

3、不耻下问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u3)死了,被大家称为“文”,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道﹔”孔圉天资聪明而又勤奋好学,他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件羞耻的事,所以他死后给他这个称号。”

4、出尔反尔

战国时,邹国同鲁国打仗,邹国打败了。邹穆公对孟子说﹔”这次战斗,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人,而百姓却没有一个去援救的,这些百姓实在可恨极了。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又是那样可恶。你看,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在饥荒的岁月里,你的百姓有的饿死了,有的逃荒在外,可是在你的谷仓里堆满了粮食,库房里堆满了财物。你的官吏也不来报告,这是官吏们不关心人民疾苦的表现。

曾子曾经说过:当心啊!当心啊!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你们平时不管百姓死活,遇到机会,他们自然要报复。您不要责怪他们吧﹖如果做国君的爱护百姓,百姓就会爱护他,并且愿意为他出力,甚至牺牲生命。

5、出奇制胜

战国时,燕国国君昭王派大将乐毅率兵攻打齐国。乐毅足智多谋,很快就打下了齐国的七十多个城。只有即墨城和吕城未被攻下。即墨城居民推选一个叫田单的人担任守城指挥。这时燕昭王已去世,他的儿子惠王继承了王位。

田单想,燕军强大,光凭勇敢是难以取胜的。于是他就派人到燕国,散布乐毅看不起惠王的流言。惠王得知后,非常生气,撤换了乐毅。田单利用这一时机,袭击燕军。

他征集了一千多头牛,在它们的背上披上画有龙纹的红绸,在牛的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扎上用油浸泡过的芦苇。

一天夜间,田单挑选了五千名精壮的士兵,他们跟在牛的后面,点起火来。这群牛带着烈焰,向燕军兵营狂奔而去。燕军兵营顿时起火。燕军惊恐万状,四处溃逃,齐军大胜,收复失去的土地。西汉司马迁在他撰写的《史记》中,认为田单的这次胜利,是军事上出奇制胜的典范。

成语故事100篇

1、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2、 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3、守株待兔

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

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

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4、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的的蟠桃会,途经东海,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

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八仙过海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5、自相矛盾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说自己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说自己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

路上有人听见后,忍不住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立刻瞠目结舌,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小学常用的100个成语故事

专心致志、哄堂大笑、栩栩如生、胸有成竹、熟能生巧、水滴石穿、百发百中、无价之宝、画龙点睛,具体解释如下: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3、栩栩如生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4、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5、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