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刘洋给李宇春隔空送星星「宇航员刘洋照片」

  • 生活
  • 2023-05-30 10:55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爆三样等

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

中国最新研制的货运飞船——天舟一号

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217天的等待

天宫二号终于等来了天舟一号!

一起来看看振奋人心的现场图!

点火↑

发射↑

飞向空中↑

船箭成功分离↑

太阳帆板打开,标志着发射成功↑

视频值得收藏!天舟一号升空全过程↓(来源:央视新闻)

从神一到神十一

中国航天将一个个新高度

标记在浩渺太空

这一次,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伙伴

天舟一号

浩瀚星空,属于中国的身影越来越多!

据报道,天舟一号的发射是中国首次将自主研发的货运飞船送入太空。它身高10.6米,体宽3.35米,体量与和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相当,但肚大能容,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上行载货比(货物重量占整个飞船的总重量的比例)达0.48,优于欧洲、日本等国的现役货运飞船,快递货物经济实惠。

所以说,把天舟一号比作一位太空“快递员”,一点也不夸张!

天舟一号,

不仅仅是“快递小哥”那么简单

给航天员送吃的、用的,给航天器送推进剂

“天舟一号”上天后,任务可不轻。它将在太空展开近半年的飞行任务,并与天宫二号进行3次交会对接,3次在轨补加,而这些任务都是为了进一步验证中国空间站的技术需求。

给航天员送吃的、用的,给航天器送推进剂——天舟货运飞船的任务就是为了完成这两件事。

未来,我国要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这就需要给航天员运送所需的生活、工作物资、空间站轨道控制正常运转所需的推进剂。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就是面向我国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物资运输补给任务而全新研制的航天器产品。

将验证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

因为天舟一号“只运货、不送人”,它被一些媒体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而与那些把盒子放在前台,客户还得出来取一趟的快递小哥相比,天舟一号通过“交会对接”实现“送货上门”,服务相当“到位”。

在3次交会对接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天舟一号将开展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即把交会对接的时间控制在几个小时内。

快速交会对接的实现,有利于提高飞行器在轨飞行的可靠性,减少交会对接过程中包括轨道控制等在内的产生的资源消耗。同时,“快速”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地保障飞行器,方便未来空间站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天舟一号将对天宫二号进行“太空加油”

给航天器送推进剂也被称为“太空加油”,一个航天器的寿命长短与推进剂紧密相关,许多情况下,航天器都是因为推进剂消耗殆尽才结束使命,而并非是设备本身的损耗。

本次任务中,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实施我国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并计划开展多次推进剂补加试验,突破和掌握推进剂补加技术,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解决能源供给问题。

此次飞行任务是中国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实用性亮相,将为中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重要技术基础。这一次将要试验的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是在为未来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搭桥铺路。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二部研究员杨宇光说:

货运飞船将开创人类太空长期驻留时代。

航天专家还将视线投向更远的未来,例如建设月球基地或火星基地,必然需要降低货物运输的成本。

“快递小哥”如何确保货运物资安全

人们将天舟一号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那么这样一个大块头的“快递小哥”怎样确保运送货物的安全呢?

“天舟一号块头虽大,却有一颗细腻的‘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副主任张健说,飞船内壁四周全部设置为货架,中间留出一条矩形通道供航天员通行,航天员身处货架通道中,可以随意走动、转身、取放货物。

为提升天舟一号承载量,飞船内部采用了高效承载货架设计。张健说,表面上看,这些货架和普通的储物格类似,但其细节和构型都经过科学分析论证。货架采用基于蜂窝板、碳纤维立梁的梁板结构,形成大量的标准装货单元,传力效果好。

由于天舟一号运送的物资中有许多精密仪器设备和航天员用品,装载物资的货包必须具备保护功能。货运飞船机械总体主管设计师郭军辉介绍,新研制的高科技货包外观呈清新的乳黄色,采用新型抗菌防潮防霉布料,可确保货物在货包中存放一年。此外,针对不同体积、形状的货物,还进行了定制化和系列化设计。

“100多个大小不一的货包,将确保天舟一号的货运物资完好地运送到天宫二号。”郭军辉说。

天舟一号的“太空加油”技术是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801所一支年轻的研制团队历时近十年攻关完成的。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中国航天领域的空白,实现了我国空间推进领域的又一次技术跨越。

十年前,俄罗斯提出可以提供技术合作,但“补加技术中国人搞不出来,你们的飞船,必须配套我们的系统”。而现在,这帮年轻人有理由骄傲,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等着瞧吧,我们自己的太空加油就要实现!”

作为我国首艘货运飞船,

天舟一号值得每个中国人骄傲!

据爆三样(ID:sdbaosanyang)了解到,

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有两个山东小伙也为天舟一号做了不少贡献,

老争气了!

航天指控中心的

山东“福将”

今年30岁的张福临来自山东高密,现任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站信息处理组组长,工程师,主要负责火箭发射任务中测控数据的收集、分类、转发、处理等工作,圆满完成过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等20余次航天发射保障任务。

岗位上的疑难杂症,只要到了他手里,总能得到解决。在领导和同事们心中,张福临就是指控中心的“福将”。

实战任务中,张福临所负责的信息处理分系统,可以说是整个发射中心的核心大脑。在火箭飞行阶段,雷达、遥测、光学等种类繁多、型号各异的测控设备,每秒钟都要产生海量测控数据。这些测控数据都要通过中心机系统准确收集到位、合理进行分类、严谨挑选使用、按需处理变换、及时转发送出,从而使领导专家对火箭飞行姿态、卫星运行状态进行准确判断和决策。

为确保实战任务中设备硬件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可靠性,张福临组织对设备进行100小时拷机试验,5天时间,他累了就在桌子上趴着打个盹,困了就在折叠床上眯一下,饿了就泡碗面凑合一顿。软件方面,张福临找相关单位借来了20余次实战任务的历史数据,一遍遍地跑软件、对比数据处理结果,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有几次,张福临从椅子上起来时,险些摔倒在地,幸亏同事手快扶了一把。

“在海量的数据中,如果有一个处理错误,都有可能对领导专家正确决策造成干扰,甚至影响火箭发射任务的成败,山大的压力都快把我个头给压扁了!”张福临说自己不得不拼。

“老司机”愿为航天事业开一辈子车

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司机焦国彬是个有13年驾龄的“老司机”了。他驾驶车辆碾过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到过崇山峻岭间人迹罕至的山路,压过遥远的海岛椰林的泥泞乡道,没有发生一次事故,安全行车总里程超60万公里。焦国彬明白自己的工作虽小,但也是航天事业的一环,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出问题而影响指控中心。

焦国彬说:“我是一个农村娃,如果不是与航天结缘,或许这辈子还真到不了这么多地方。如果可以,我愿意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开一辈子的车。”

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能够

不断取得傲人成绩,

是因为一直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付出,

请不要忘了为这群航天人点zan!

请让这条消息在您朋友圈里

骄傲的扩散!

为中国航天加油!

快来留言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