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植物调节剂对苗木生长起什么作用,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特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在阶段1、阶段2和阶段3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其浓度的高低及其种类的配合决定着植物的快繁过程能否顺利进行。
高浓度(1.010.0mgL)的生长素配合使用(有的无需生长素),可以使腋芽、茎和茎尖外植体在阶段1启动,形成丛生芽或单芽,并进行阶段2的增殖。随着继代增殖次数的增加,应逐步降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甚至在进入阶段3前,不用细胞分裂素。
这种浓度的激素配合或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的比值接近1的配比,都可使各种植物器官在阶段1启动,形成不定芽,并进行阶段2的增殖。在含有丰富还原氮的培养基上,附加生长素,特别是2,4-D,可诱导外植体在阶段1启动,产生胚状体,将其转移到低或无生长素的培养基上使其成熟、萌发和生长。阶段3常单独使用低浓度的生长素,或与低浓度细胞分裂素配合使用。此外,ABA、多效唑(paclorutrazol,PPsubscript333subscript)、CCC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试管苗生根、壮苗、提高成活率等均有一定的作用。
植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除需要日光、温度、水分、矿物等营养条件外,还需要有某些微量的生理活性物质。这些极少量生理活性物质的存在,对调节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特殊功能作用,故被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为两类:
1.植物激素。植物激素都是内生的,故又称内源激素,假如想通过从植物提内取植物激素,在扩大应用到农业生产方面,那是很困难的。
2.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随着对植物激素的深入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人工合成剂,它具有天然植物激素活性,有着与植物激素相同的生理效应,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调控植物发育程序,增强作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使作物的生育更有利于良种潜力的充分发挥。
按作用方式可分为:
1.生长素类促进细胞分类、伸长和分化,延迟器官脱落,可形成无籽果实。如吲哚乙酸、如吲哚丁酸等。
2.赤霉素类促进细胞伸长、开花,打破休眠等。如赤毒酸(GA3)。
3.细胞分裂素类主要促进细胞分裂,保持地上部绿色,延缓衰老。如玉米素、二苯脲(DPU)等。
4.乙烯释放剂用于抑制细胞伸长生长,引起横向生长,促进果实成熟、衰老和营养器官脱落。如2-氯乙基膦酸(乙烯利)。
5.生长素传导抑制剂能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枝侧芽生长。如氯芴醇(整型素)。
6.生长延缓剂主要抑制茎的顶端分生组织活动,延缓生长。如矮壮素、缩节胺、多效唑(PP333)等。
7.生长抑制剂可破坏顶端分生组织活动,抑制顶芽生长,但于生长缓慢剂不同,在施药后一定时间,植物又可恢复顶端生长。如马来酰肼(青鲜素)。
8.油菜素内酯(BR)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加营养体收获量,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增加粒重等。在逆境条件下,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应用浓度极低。如农乐利。
我国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近50年的历史,时间虽不是很长,但发展迅速。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大田作物、经济作物、果树、林木、蔬菜、花卉等各个方面。不少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之一是,只要使用很低的浓度,就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调节作用。一些栽培措施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它得到解决。如打破休眠、调节性比、促进开花、化学整枝、防止脱落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方式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生长促进剂,如促进生长、生根用的萘乙酸,打破休眠用的赤霉素,防止衰老用的6-苄基氨基嘌呤素;另一类是生长抑制剂,如防止棉花、小麦疯长的矮壮素,防止大蒜、洋葱发芽的抑芽丹等。但是,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因为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低浓度下可能作为生长促进剂,而在高浓度下又可作为生长抑制剂。如2,4-D,用低浓度处理时,具有促进生根、生长、保花、保果等作用;高浓度时,会抑制植物生长;浓度再提高,便会杀死双子叶植物,具有除草剂的作用。
正确合理的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则可以使植物朝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可以增强植物抗虫、抗病能力以及消除田间杂草。归纳起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可分为下述21个方面。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
主要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发芽赤霉素、萘乙酸、吲哚乙酸促进生根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2,4-D、6-苄基氨基嘌呤促进生长赤霉素、增产灵、增产素、6-苄基氨基嘌呤促进开花赤霉素、乙烯利、萘乙酸、2,4-D促进成熟乙烯利、乙二膦酸、丁酰肼、增甘膦促进排胶乙烯利抑制发芽抑芽丹、萘乙酸甲酯、丁酰肼、矮壮素防止倒伏矮壮素、多效唑、丁酰肼打破顶端优势抑芽丹、三碘苯甲酸、乙烯利控制株型矮壮素、甲哌?、整形醇、杀木膦、多效唑、丁酰肼疏花疏果萘乙酸、乙烯利、甲萘威、吲熟酯、整形醇保花保果赤霉素、4-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丁酰肼、萘氧乙酸调节性别乙烯利、赤霉素化学杀雄乙烯利、抑芽丹、甲基胂酸盐改善品质乙烯利、丁酰肼、吲熟酯、增甘膦、赤霉素增强抗性矮壮素、多效唑、S-诱抗素、整形醇、抑芽丹储藏保鲜6-苄基氨基嘌呤、丁酰肼、2,4-D、抑芽丹、4-氯苯氧乙酸、赤霉素促进脱叶乙烯利、脱叶磷、脱叶亚磷促进干燥促叶黄、百草枯、乙烯利、草甘膦、增甘膦、氯酸镁、氯酸钠抑制光呼吸亚***氢钠、2,3-环氧丙酸抑制蒸腾S-诱抗素、矮壮素、丁酰肼、整形醇
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植物体内,影响植物体生长发育及代谢作用。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植物激素在内的这些植物生长物质,在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控时,不同调节物质作用途径不尽相同,作用机理也较为复杂。有的能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有的能促进结合态底物的释放,从而加快酶促反应的速度;而更多的是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最终调节植物体内活性酶的种类与含量,影响代谢作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答: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控植物种子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及种子形成等多个生长环节。
(1)调控农作物生长发育如促进或抑制茎叶生长、促进生根、抑制芽生长、打破或延长休眠等。
(2)提高农作物产量如促进花芽形成,保花保果或疏花疏果,通过增加有效分蘖或抗倒伏等增加产量。
(3)提高农产品品质如形成无籽果实、提高氨基酸或蛋白质含量、增加含糖量、增加脂肪含量等。
(4)延长农产品货架期延缓果实成熟、促进果实着色、延长花期等。
(5)其他诱导产生雌花或雄花、破坏雄蕊、增强抗逆性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问世以来,迅速在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果蔬、花卉、林木等生产和储藏方面广泛应用。人们可以根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施用浓度、时期和***的不同,得到不同的应用效果。植物生长调节剂既可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又可延长种子休眠;既能***植物生长,又能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既可保花保果,又可疏花疏果,既可以促进器官或果实发育或成熟,又可以延迟其发育或具有保鲜作用。
例如,农业生产上可以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打破种子和薯块的休眠、促进插条生根和幼苗生长、防止植株徒长、矮化株型、调节花期、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抵抗不良环境、提高植物免疫力、减轻病害发生等,明显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时期、水肥等营养状况以及生长调节剂的品种的选取、使用时期、使用浓度等有关。如萘乙酸、吲哚丁酸、2,4-D等,在低剂量下使用,促进生长,而在高剂量下,会抑制生长甚至造成生长畸形或植物死亡。
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