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团雾概述“团雾”本质上也是雾,团雾成因团雾因局部水汽受辐射降温团雾特征与大雾弥漫不同,它的势力范围小团雾成因团雾因局部水汽受辐射降温而引起。当低层水汽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团雾比较容易出现,尤其是雨后一到两天,如果天气晴好就比较容易出现。与市区相比,郊区和乡村地带容易出现团雾,尤其是部分比较空旷的高速公路路段。团雾常在高速公路上出现的原因是:1、由于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而高速公路路面白天温度较高,昼夜温差更大,更有利于团雾形成;2、公路附近一些排放污染物颗粒的增加,如秋季秸秆焚烧、工业粉尘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中微小颗粒的增加,有利于形成团雾。团雾特征1、与大雾弥漫有所不同,它的势力范围比较小,就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四顾朦胧;
团雾预测难度较大,气象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象鼻”曲线规律。比如在团雾出现之前,能见度逐渐下降的过程中,会突然出现一个短暂回升期,在10分钟左右,能见度会回升到600米至700米左右,能见度数据用曲线勾勒出来,就出现一个“象鼻”形象。这预示着更厉害的浓雾其实还在后头,大约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能见度会突然下降到100米以下。如果气象台值班人员在电脑上捕捉到了这个象鼻曲线,就会迅速向高速公路指挥部发出预警信号。团雾危害由于“团雾”预测预报难、区域性很强,车辆难以提前得到通知或警示,等驾驶员意识到有雾的时候,已进入团雾中心了,有时驾驶员刚从一团雾中出来,可下一团雾却又在不经意间降临,让人防不胜防,常常酿成重大交通事故,因此团雾被称为高速公路上的“流动杀手”。据统计,雾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常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浓雾、团雾造成多车连续追尾事故屡有发生,损失严重,极具杀伤力。
团雾防范如果是在行驶中观察到前方视线受阻有“团雾”发生,在距离和车速满足变道条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减速驶入最右侧车道,然后就近选择道路出口缓慢驶出或进入附近服务区暂避,等待团雾消散。车辆一旦进入团雾区域,应立即减速,打开所有车灯,可通过路面标线及前车尾灯引导视线。特别是进入能见度很低的团雾区域时,切记不能就地停车,因为就地停车最危险,最易引发连续追尾事故。如果不能驶离高速公路,应选择紧急停车带或路肩停车,并按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和放置停车警告装置,并将车上乘员转移至安全地带,等能见度好转时再继续行驶。团雾相关事件2004年10月19日早上7时许,由于连续出现大雾及团雾天气,连霍高速公路开封段发生连续追尾事故,27辆车相撞;几乎与此同时,京珠高速漯河段发生多车连撞事故,受损车辆60多辆。2012年2月11日上午8点20分左右,因受多处团雾天气的影响,宁杭高速公路溧阳西往南京方向车道,陆续发生多起交通事故,近30辆车辆发生相撞。事故发生后,常州警方、高速公路路政等部门迅速展开救援,事故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2012年4月15日6时30分左右,因大雾及局部团雾影响,沈海高速公路连云港段由南向北835K-840K的5公里范围内发生7起交通事故,事故造成5死11伤。2012年5月28日6时37分至7时20分,在京珠高速公路953~951公里处(信阳段)因突发团雾共相继发生交通事故13起,其中重大交通事故5起,事故造成8人死亡,13人受伤。2012年6月3日清晨5时20分至40分,沈海高速公路盐城开发区段,因突发团雾,双向车道相继发生7起共约60辆机动车追尾事故,截至6月3日晚8点30分时,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30多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19辆机动车受损,其中一辆运输苯酚车辆发生微量泄漏。2012年10月20日,唐津高速天津方向5到10公里内突发三起因团雾引起的交通事故,造成近60辆车辆相撞,20名人员伤亡。2013年1月27日,一恩施大客司机因突遇团雾,采取避让措施不及,与前方车辆发生碰撞,继而后方车辆又撞上来,该司机当场身亡,另有11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2013年6月4日6时许,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833至841公里路段,因突发团雾引发东西两侧16起交通事故。此次系列交通事故共造成京港澳高速56车相撞致14死 。2013年5日凌晨1时许:团雾弄瘫沪蓉高速丹阳段,堵车8公里,导致多辆车受损并至少有10多名伤者送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