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董庄中堂画代表人物董立元画风工笔代表作《三仙炼丹》、《麻姑献寿》历史沿革约在明隆庆五年(1571年),河北省清河县人董月,迁移到董庄落户,到其第六代董继白(字松云,约1725-1796)的花鸟画就有了一定的水平。有前几代人取得的成就,到第八代董立元,他的人物画创作是他作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董庄中堂画的主要部分。抗战和“xxx”期间,董庄绘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绘画活动曾一度中断。20世纪80年代有所恢复。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董庄绘画便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基础,市场慢慢萎缩,董庄村从事绘画的人越来越少。20世纪80年代,茌平县和杜郎口镇文化部门曾意欲拯救董庄中堂画。1982年,聊城地区农村文化中心工作现场会中展出董庄绘画70余幅,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1983年秋,茌平县文化馆和杜郎口镇文化站在董庄举办了xxx届董庄画创作学习班。1984年,第二届学习班的学员创作画作10余幅,有5幅作品参加了聊城国庆美术展。1984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中国民间艺术品展览”,选入了董庄绘画作品两件,赴香港展出并获得好评。代表人物董庄的中堂画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底蕴深厚,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为世人所称道。约在明隆庆五年(1571年),河北省清河县人董月,迁移到董庄落户,到其第六代董继白(字松云,约1725-1796)的花鸟画就有了一定的水平。有前几代人取得的成就,到第八代董立元,他的人物画创作是他作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曾在孔府任画师多年,时人有“崔字杜虎董人物”之称。由于他的绘画成就,被道光皇帝授予“文林郎”的称号。董立元的影响,带来了在他以后一百年间的最繁荣时期。技法特点董庄中堂画技法上来看以工笔为主,过去主要是照谱描绘,内容题材上以清朝的董立元的人物为代表,包括《三仙炼丹》、《麻姑献寿》、《八仙》、《禹王锁蛟》、《福禄寿图》、《八骏图》等。另有山水、花鸟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既有写实主义手法,也有浪漫主义得想象。作品曾销往本省各地及河北、河南、山西、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在北方民间有着较大的影响。董立元的人物画选材大多为神话故事、名媛淑女。其代表作《三仙炼丹》、《麻姑献寿》均为半工半写人物画,线条流畅、人物逼真,面部处理最为精致。这两幅画中的仙女着墨用色不多,但文静善良的性格跃然纸上。另一幅《中八仙》系大幅中堂画,也堪称佳作。据董庄73岁的老画师董友环介绍,董立元曾在曲阜孔府任画师多年,专绘人像。民间还流传着一个“隔帘成像”的传说。相传董立元在孔府为一名闺中小姐画像时,对方害羞,在竹帘后轻轻一闪便不再露面。但她并没难住这位人像绘画大师,一转眼的工夫,一幅逼真传神的美女图呈现在众人面前,观者无不称奇。传承在xxxxxx和“文化大xxx”期间,董庄绘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绘画活动曾中断,20世纪80年代有所恢复,9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董庄绘画便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基础,市场慢慢萎缩,董庄村从事绘画的人越来越少。经过数百年的变迁,虽然中堂画市场已不如以前那样繁荣,但还是有一部分老艺人在坚守着,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目前,董庄村里只有董友环还在坚持董庄绘画创作,但由于少人问津,他们只是偶尔画几幅。这两位老画师都非常担心董庄绘画传统技艺“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失传”。“董庄中堂画”已被列为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和保护,董庄传统绘画艺术必将会后继有人,进一步发扬光大。